A、B、C、D、E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 :2;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甲。A、E同主族,A、B、C、E四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常见化合物。请回答:
(1)写出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单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2)A、D、E组成的化合物乙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3)常温下,甲的水溶液pH_______7(填>、<或=),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和B、D、E组成的化合物丙,它们的水溶液pH均为12时,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乙:丙= 。
(5)A和B组成化合物丁,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将右图装置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日光没有直接照射),一会儿后,观察到量筒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等现象。油状液滴的成分可能是(写分子式) 。
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l)ΔH=-285.8 kJ/mol
②H2(g)+O2(g)=H2O(g) ΔH=-241.8 kJ/mol
③C(s)+O2(g)=CO(g)ΔH=-110.5 kJ/mol
④C(s)+O2(g)=CO2(g)ΔH=-393.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2)H2的燃烧热为,C的燃烧热为。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CO的燃烧热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kJ/mol(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气体C和1 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炉冶铁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CO和H2)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
CH4(g)+CO2(g)=2CO(g)+2H2(g)ΔH=+260 kJ/mol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则CH4与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反应①Fe(s)+CO2(g)FeO(s)+CO(g) ΔH=akJ·mol-1,平衡常数为K;
反应②CO(g)+1/2O2(g)CO2(g) ΔH=bkJ·mol-1;
反应③Fe2O3(s)+3CO(g)2Fe(s)+3CO2(g) ΔH=ckJ·mol-1。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下:
温度/℃ |
500 |
700 |
900 |
K |
1.00 |
1.47 |
2.40 |
(1)若500 ℃时进行反应①,CO2的起始浓度为2 mol·L-1,CO的平衡浓度为 。
(2)反应①为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700 ℃时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通入CO2
C.温度升高到900 ℃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增加Fe的量
(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 (填序号)(图中v为速率,φ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且T1>T2)。
(5)由反应①和②可求得,反应2Fe(s)+O2(g)2FeO(s)的ΔH= 。
(6)请运用盖斯定律写出Fe(固体)被O2(气体)氧化得到Fe2O3(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