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
材料一: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1) 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2) 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离奇的各类“抗日神剧”,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问题
(1)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2)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
(3)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公元前6世纪到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达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 名 |
生卒年 |
成 就 |
哥白尼 |
1473—1543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布鲁诺 |
1548—1600 |
提出宇宙无限论 |
伽利略 |
1564—1642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
开普勒 |
1571—1630 |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
牛 顿 |
1643—1727 |
万有引力定律等 |
材料二 从15世纪到今天,科学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欧洲科技领反过来先于中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在社会道德方面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说“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1)据材料一,说明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指出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这些哲人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材料三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3)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异同点。谈谈中西方人文主义对中西社会制度的演变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体现什么学说?概括孔子提出了这一主张的背景?
材料二明代思想家李贽在《藏书》写道:“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叙述道:“他(孔子)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李贽和伏尔泰对孔子的态度及其目的。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说:“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教士之入议院者。……王者往,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陈独秀写道:“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3)同属资产阶级代表的康有为和陈独秀是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材料四【欧洲时报伦敦报道】10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并致辞,习近平和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共同为全球第1000所孔子课堂——奥特利尔中学孔子课堂揭牌。习近平指出,多年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教职工为介绍中华文化、沟通人民心灵、搭建友谊桥梁倾注了大量热情和心血,取得了可喜成绩。
(4)古今中外对待孔子的态度各有不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