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中分液漏斗有诸多刚途,请按要求回答:
I、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从所示的分液漏斗中将下层液体
放出的操作步骤为:
① ;
②旋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到一个烧杯里,当下层液体
全部流出活塞的细孔时, ;
③从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④旋开活塞,将留在颈部的下层液体放出到盛接下层液体的
烧杯里。
II、用烧杯、分液漏斗、导管和铁架台组装了一套制取NO气
体的简易发生装置,如图25—2所示。该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是 。

III、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操作步骤:
①如图25—3所示,向分液漏斗C加入约20mL的浓氨水,用连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塞住上口;
②放在B装置中,用70℃的水浴加热一段时间;
③迅速将迮有直角导管的橡皮塞拔山,塞上插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如图25—4),用注射器向分液漏斗中注入蒸馏水,打开旋塞,形成喷泉。
(1)为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需要A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 。
(2)图25—4中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
实验室需要0.80mol/LNaOH溶液475mL和0.40mol/L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置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填序号。)
|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
| B.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
|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
|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
E.贮存溶液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为mL(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0mL、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mL量筒最好。
(4)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俯视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0.8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定容时,有少许蒸馏水洒落在容量瓶外,则所得溶液浓度0.8 mol/L。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实验室若用C装置制备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采用D装置制备氨气,那么所选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仪器装置连接顺序是AFEGJ,其中F的作用是。
(3)B、H、J连接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以制得并进行NO2的有关实验。
①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用H装置验证NO2与H2O的反应,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a、b,再打开止水夹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可能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5)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就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MgSO4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Mg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只生成Mg(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MgCO3和Mg(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MgCO3和Mg(OH)2均不带结晶水)
(1)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Mg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过滤 ②洗涤 ③干燥。
(2)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必要的试剂,证明沉淀物中只有碳酸镁。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编号表示);②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生成物中只有MgC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若Mg(OH)2和MgCO3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①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装置和E装置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测定的数据有:W1:样品的质量,W2:反应后装置B中残渣的质量,W3:反应生成水的质量,W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了测定其组成,至少需要其中个数据,请将可能的组合填入下表中(每个空格中填一种组合,至少填5个)。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MgCO3的分解产物为。
(2)装置C的作用是,处理尾气的方法为。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溶解,无气泡 |
溶解,有气泡 |
| 2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
蓝色沉淀 |
蓝色沉淀 |
| 3 |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
变红 |
无现象 |
| 4 |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红色褪去 |
先变红,后褪色 |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题9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