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此诞生,随
后它在中国很多省设有分支机构,到19世纪40年代,其业务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
| C.山西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 | D.新型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
北宋学者李靓著《常语》三卷,对孟子极力贬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为君,因而造成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他从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期破旧立新的学风形成 |
| B.为适应社会需要学者提出新见解 |
| C.学者为陷入困境的儒学开拓了新路 |
| D.随着经济发展,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学创立 |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
|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
|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
|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
|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
|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
|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A.加剧内忧外患 |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
| C.激化中日矛盾 |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①货币经济繁荣
②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农副产品尚未进入市场
④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
| A.①②③ | B.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