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查德·桑内特在他的著作《肉体与石头》中将希腊城市概括为“声音的力量”,指出古希腊城市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设计让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材料二、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会场位于“阿果拉”。宗教生活、司法活动、戏剧表演和商业活动在“阿果拉”举行,甚至知己朋友和哲学家们也在此相聚,相互探讨哲学问题。许多大型的市政建筑物都分列在“阿果拉”周围。议事会厅是雅典城市议事会的召开之所,位于“阿果拉”的西边,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建筑内,设有多个小房间,供人们进行讨论;陪审法庭则是雅典的陪审团审判案件的场所,也位于“阿果拉”中,有许多案件在这里进行审判。在“阿果拉”也往往设有开放的柱廊,这里成为人们谈论政治、经营商业、探讨哲学甚至举行会议和审判的场所。
材料三、雅典规定20岁以上男性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城邦的重大事项,诸如战争和媾和、选举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都要经过公民大会成员举手表决。尽管公民大会不可能每次都由全体公民参加,但是会场一般都座无虚席。大会一般都由祈祷、杀猪献祭仪式开场,与会者可以自由发言或进行激烈辩论,然后再做出决议。正如伯里克利所说:“我们的制度所以名为民主制度,是因为它不是顾全少数人的利益,而是顾全多数人的利益”。为了引导公民做出倾向于自己观点的决议,政治家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演说才能。而为了清除那些有可能建立僭主政治的人,雅典人天才地发明了 “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公民们可以用陶片投票将其罢职和驱逐。这种方法发明后,僭主西庇阿斯的外孙西帕科斯、显赫家族的麦加克勒斯以及著名政治家阿里斯提德都先后被放逐。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赵立行教授在东方讲坛·上海博物馆的讲演《古希腊人的公共生活》)
问:
(1)推断材料二中的“阿果拉”是什么地方?
(2)材料三对雅典公民大会的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
(3)以雅典为例,说说古希腊城市的设计让哪些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那些声音有什么作用和历史意义?
(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的“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问题,亦可称之为“梁启超之问”,它直接受波伦哈克(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1 896年出版《国家论》)“因以习惯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安,因于革命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危”之论断的启发而提出。
对于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未能深入思考的“梁启超之问”,化解“民主专制”或假共和变真共和的关键,陈独秀则寄希望于国民的“自觉”,“觉悟”,以树立真共和的基础。陈独秀分析了政治觉悟的“三步”,“国家为人民公产,人类为政活动物”,“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础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二步”;“所谓立党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三步”。
——搞编自邓丽兰《清末民初“粱启超之问’的提出及其论争》
(1)依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政治觉悟”的理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粱启超之问”产生的原因。(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生问题历来都是中外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纲,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定地价”和“土地国有”。所谓“定地价”和“照价纳税”,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平均地权”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缓解“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的问题?新政对战后西欧产生哪些影响?(5分)
农民阶级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他们的遭遇反映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代表东方小农的“主宰、权威”是什么?导致东方小农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美国农民为何会收入锐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才提高他们的收入?
材料三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3)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特点?如何评价这个运动?
材料四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4)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得益者,请结合史实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加以说明。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请从战败国处置角度分析为什么二战后能维持世界范围内长时间的和平?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武帝时,大事兴作,财用不足,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战士或不得禄,山东被实,齐赵大饥。……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管天下盐铁,往县置均输盐铁官。郡国置均输官以相给远,以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赖均输之蓄,仓禀之积,战士以奉,饥民以赈;一岁之中,太仓,甘仓皆满。”
材料二“(桑弘羊)置平准于京师,士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即买之,为了此富商大贾无所谋其利,反其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名曰平准。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能欺。……民不益赋,天下用饶。”
——以上材料均选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汉代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