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优势现象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即顶芽正常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为了探究顶端优势的原理,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下面的实验组合:
A组:观察某植物的长势良好、带有多个芽的枝条,保留顶芽,发现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B组:将同种的长势相同、带有等量芽的枝条,去掉顶芽,结果发现侧芽萌动,加快生长。
(1)实验中 组为对照组,自变量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请你以上实验基础上增加C组:将同种的长势相同、带有等量芽的枝条, (保留/去掉)顶芽,并
,结果发现
,即可证明顶端优势的原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一般情况下,顶芽和侧芽处生长素的浓度分别大致位于右图中的 (选择图中字母填空)。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
(2) 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表示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
(3)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
(4)若此为神经细胞膜,则当其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Na+的流动过程是编号_____。
(5)若此为海洋鱼类细胞的细胞膜,则细胞向海水中排除Na+的过程应为a--e中的_____。
(6)上述a--e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请你将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内吞、外排等名词与相应英文字母对号填入下图适当位置,构建概念图。并给最大的椭圆取个合适的名字:。
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也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肪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细胞膜是由构成的。
(2)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这是作用的结果。将加有红细胞的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在该液体的(上、中、下)层能得到破碎的脂双层。
(3)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倍。
(4)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
(5)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依据上表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 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色素存在于[ ];结构[ ]容易被龙胆紫溶液染色。
(2)图2、图3、图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图2、图3所示结构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 ,
在其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 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图3、图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一般不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