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明)徐渭
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①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
注:①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惮之,卒得诋诋:毁谤,污蔑
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苦:为……所苦
C.可以判构君构:设计陷害
D.夺嵩官,籍其家籍:登记户籍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3分)
①生而以奇骛一世                    ②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③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         ④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
⑤尝思结客以破虏                       ⑥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③④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
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
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
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郡,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其将,罪六 王:封王 B.主约不信 信:相信
C.存问父老 存:问候 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万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想见是何年!” 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阔:宽广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指心绪
C.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提挈:扶助
D.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殚:尽,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流水周于舍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猜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已。,
C.自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惟恐好友“忧望”的良苦专心。
D.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2)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
(3)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乡,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前,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  溢:表露
B.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见:看见  
C.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乡党:同乡
D.将归益治其文  治:研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②示赵弱且窃也
B、①入则周公、召公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②浴乎忻,风乎舞雩,咏而归
D. ①偶然得之,非其所乐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B.过秦汉之故乡
C..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D..且夫人之学也
9、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认为文章是气的自然表现;只有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B、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之间,作者更重视内在修养的作用,不太强调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
C、后两段点明了自己求见韩琦的目的:与他出仕一样,是想丰富自己的阅历,“益治为文,且学为政”。这本是一篇干谒的文章,但作者既巧妙地说明了自己干谒的目的,又不致于落人俗套。。
D、全文从论文开始,又在论文中结束,一以贯之,纡徐曲折。在提出了“养气为文”的观点后,作者顺势而下,点明“养气”的方法,这样,后文的求见自然也成为了“养气”的一个目的所在了,避免了直接求官的尴尬。
10、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答:
(2)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答:
(3)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答: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苟:苟且
B.物有以盖之矣盖:遮蔽
C.美恶之辨战乎中中:心中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吊:痛惜,哀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其信然邪?其梦邪?
D.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B.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第二自然段说明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欲望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
C.第三自然段先叙由钱塘到胶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①,踞虎豹,登虬龙②,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蒙茸:杂乱的草。②虬龙:指盘曲而古老的树。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日。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寤:睡醒
B.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薄:稀薄,不浓
C.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履:踏,攀
D.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①履巉岩,披蒙茸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D.①攀栖鹘之危巢②正襟危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①予亦悄然而悲②揉使之然也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D.①凛乎其不可留也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描写的是江上夜景,《后赤壁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与《赤壁赋》中的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写的都是深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次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