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明)徐渭
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①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
注:①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惮之,卒得诋诋:毁谤,污蔑
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苦:为……所苦
C.可以判构君构:设计陷害
D.夺嵩官,籍其家籍:登记户籍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3分)
①生而以奇骛一世                    ②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③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         ④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
⑤尝思结客以破虏                       ⑥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③④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
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
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
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各题。(共8分,每小题2分)
(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三)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四)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惜:爱惜)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辇来于秦

对以上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最后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步,假设六国如反上述之道而行之,胜负存亡尚未可知。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语双关,既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又告诫北宋“为国者”。
C.第三段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直接写出美人之多,命运之惨,揭示秦始皇骄奢淫逸。
D.第三、四段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充分的铺陈夸张描写,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翻译下列句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又从徐达克镇江,下常州,进镇抚,守丹阳。与赵继祖等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新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 封疆晏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
(节选自《明史·吴良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祯每易服为间谍易:交换 B.江阴当其要冲当:处在
C.在境十年,封疆晏然封:边疆 D.太祖常召良劳曰劳:慰劳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良有“勇略”的一组是()
①能没水侦探
②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
③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
④夜宿城楼,枕戈达旦
⑤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
⑥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良和弟弟吴祯跟随太祖从濠梁起兵,屡立战功,夺取江阴后,吴良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凭借勇略,多次打败张士诚的进攻。
B.太祖多次亲自带兵攻打陈友谅,大军出击,金陵空虚。但因为吴良镇守江阴,所以张士诚不敢趁机出兵攻打金陵。
C.吴良仁厚俭约,声色货利一无所好,勤于军务,重视教育,大兴屯田,减轻徭役和赋税。治理江阴十年,江阴非常安定。
D.太祖非常信任赏识吴良,命学士宋濂等人作诗赞美他,还夸赞他像当年的吴起一样。此后,为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吴良在浮子门将张士诚消灭。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
译文:
(2)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②,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③乎
【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阛阓(huánhuì):市场,商场。③藉: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之左曰漓水署:署名
B.盗遁奸革,德惠敷施革:(被)扫清
C.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鉴:明察
D.既成以燕,欢极而贺燕:开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合僚吏,登兹以嬉 B.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以其无礼于晋
C.忽焉如飘浮上腾 D.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美訾家洲于桂林的灵山秀水中胜景独擅,惋惜其不为人所知,颂扬裴公于惠施德政之余,慧眼独具,建亭于斯,遂使其撮奇得要,景甲桂林。
B.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在对訾家洲亭的景色描绘中,寄寓了自己不遇的慨叹和求荐望举的希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C.本文构思新颖,起始突兀,以表现訾家洲之不凡,然后描写亭景变化奇异,结尾处层层转深,跌宕多姿。
D.本文的风格雄深雅健,简古峭拔,情感表达含蓄隽永,以贬谪期间个人的全部感情观照山水,又借山水的描摹以传达心境,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意境。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至 若 不 骛 远 不 陵 危 环 山 洄 江 四 出 如 一 夸 奇 竞 秀 咸 不 相 让 遍 行 天 下 者 惟 是 得 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
答:                                   
(2)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dí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日:“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日:“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日:“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三国志·孟光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主践阼即位
B.祎但顾谢踧踖而已感谢
C.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宽恕
D.焉可豫设也?通“预”,预先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盂光“直言无所回避”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②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
③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
④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 ⑤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
⑥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光博识多知,对历史非常了解,尤其专心于三史。在对待“春秋三传”上,喜好《公羊春秋》而对《左氏春秋》却颇多讥讽。
B.延熙九年的秋天,颁布大赦令,孟光却认为:大赦天下,好比半边枯萎的物体,不是盛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
C.孟光“好直言,无所回避”,所以一些执政大臣,像费祎、郤正等人,心里都不高兴,以致他的官位还不如一些年轻人高。
D.盂光认为太子应该学习智谋,智谋才是太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侍候双亲虔诚恭敬,接待百官显示出仁慈宽厚等,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品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3分)
译句:▲ ▲ ▲
(2)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3分)
译句:▲▲▲
(3)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3分)
译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夫 缀 文 者 情 动 而 辞 发 观 文 者 披 文 以 入 情 沿 波 讨 源 虽 幽 必 显 世 远 莫 见 其 面 觇 文 辄 见 其 心 岂 成 篇 之 足 深 患 识 照 之 自 浅 耳(选自《文心雕龙·知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