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 |
B.徒慕君之高义也慕:仰慕、敬慕 |
C.蔺相如固止之固:言辞恳切 |
D.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堂上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君将哀而生之乎 |
B.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人之力而敝之 |
D.不欲与廉颇争列今君与廉颇同列 |
翻译下列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具有怎样的品质?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 ②,英名常得预时髦 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②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 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鞠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事文墨久已 |
事:从事 |
B.病目眚 |
病:疲惫 |
C.詈不佳 |
詈:责骂 |
D.令五县会鞠之 |
鞠:审讯 |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②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4)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 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 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 【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间的小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畋而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盖有 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