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 |
B.徒慕君之高义也慕:仰慕、敬慕 |
C.蔺相如固止之固:言辞恳切 |
D.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堂上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君将哀而生之乎 |
B.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人之力而敝之 |
D.不欲与廉颇争列今君与廉颇同列 |
翻译下列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希乾传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者复言不吉。希乾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病益危笃。时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立于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股肉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侯峒曾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学使者吴石渠,既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曰:“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以示奖劝。”诸生成顿首悦服。于是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过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颀然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一。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占者恶其烦数恶:厌恶 |
B.昏仆就室而卧仆:仆人 |
C.以示奖劝劝:勉励 |
D.常见希乾过先君谈过:拜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烹而进之母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B.又往卜于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C.何以救母病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D.予则以为应出特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
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
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
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希乾的母亲生病,他日夜祈祷,希望用自身代替母亲生病,但没有效果,后来接受占卜者的建议,割心救母,才最终治好了母亲的病。 |
B.赵氏宗族的人因为赵希乾孝敬母亲,纷纷供养他们母子,并教他读书。吴石渠因为感动于他的孝道,把本应落选的赵希乾选补为恩贡。 |
C.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曾经以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母亲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
D.长期以来,朝廷一直不倡导伤害自身这种愚昧的孝顺行为,汤惕庵先生也讨厌谈论赵希乾的事情,但作者却认为应当大力表彰他的这种精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
(2)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
(3)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兵,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其术,师事之事: 侍奉 |
B.遽薄京师薄:逼近 |
C.听其召募听:听到 |
D.卒不能办卒: 通“猝”,仓猝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哀吾生之须臾 |
B.遂言甫于朝而耻学于师 |
C.劳以温旨不赂者以赂者丧 |
D.夜引其众缒城出其皆出于此乎 |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本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张释之贤。溥曰:“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久之,以丧归。时太子监国,命起视事。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黄淮逮至北京系狱。及金问至,帝益怒曰:“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连溥,逮系锦衣卫狱。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狱,擢翰林学士。尝密疏言事。帝褒答之,赐钞币。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士奇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诏官继博士,敬编修,澄给事中,日值阁中。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以进。”寻进太常卿,兼职如故。
宣宗即位,弘文阁罢,召溥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居四年,以母丧去,起复。九年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如故。英宗初立,与士奇、荣请开经筵。豫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达大体者数人供职。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太后大喜。
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而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比荣、士奇相继卒,在阁者马愉、高谷、曹鼐皆后进望轻。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十一年七月,溥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何人,得侍太子得:能够 |
B.下法司鞫鞫:拷打 |
C.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典:主管 |
D.王振益用事益:更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帝褒答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B.旦夕且死何妨吟啸且徐行 |
C.循墙而走项王瞋目而叱之 |
D.封识以进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溥与杨荣同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改授洗马,侍奉皇太子;后杨溥因丧归乡。恰逢太子监国,命其赴任;继而又因事牵连被捕入狱。
B.仁宗即位,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皇上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牢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后来建弘文阁。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
C.宣宗即位,罢设弘文阁,杨溥被召入内阁,四年之后,他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被起用。宣德九年,晋升礼部尚书,仍然兼任其翰林学士与内阁的事物。
D.杨溥为人廉直宽静,没有城府,加之性情恭谨,诸位大臣论事发生争执,杨溥则平心处之,众人皆叹服,当时人称杨溥有雅操,都是人们夸赞不完的。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
(2)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②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殆:恐怕 |
C.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扣:扣问 |
D.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蕲:通“祈”,求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服他,不欺骗他。 |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译文:
(2)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腾少而质直,明解吏事。魏正光中,北方扰乱,腾涉险间关,得达秀容。
寻为高祖都督府长史,从高祖东征邢杲。师次齐城,有抚宜镇军人谋逆,将害督帅。腾知之,密启高祖。俄顷事发,高祖以有备,擒破之。高祖自晋阳出滏口,尔朱兆率众追。高祖与兆宴饮于水湄,誓为兄弟,各还本营。明旦,兆复召高祖,高祖欲安其意,将赴之,临上马,腾牵衣止之。高祖遂东。
及起义信都,腾以诚款,常预谋策。腾以朝廷隔绝,号令无所归,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苦请于高祖。高祖从之,遂立中兴主。及平邺,封咸阳郡公。时魏京兆王愉女平原公主寡居,腾欲尚之,公主不许。侍中封隆之无妇,公主欲之,腾妒隆之,遂相间构。高祖启免腾官,请除外任,俄而复之。
天平初,入为尚书左仆射,内外之事,腾咸知之。时西魏寇南兖,诏腾率诸将讨之。腾性怯,无威略,失利而还。又除司徒。初北境乱离,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疑其为人婢贱。及为司徒,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高祖入朝,左右有言之者,高祖大怒,解其司徒。迁太保。初,博陵崔孝芬取贫家子贾氏以为养女,孝芬死,其妻元更适郑伯猷,携贾于郑氏。贾有姿色,腾纳之,始以为妾。其妻袁氏死,腾以贾有子,正以为妻,诏封丹阳郡君,复请以袁氏爵回授其女。违礼肆情,多此类也。
腾早依附高祖,契阔艰危,勤力恭谨,深见信待。及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求纳财贿,亲狎小人,专为聚敛。高祖屡加谴让,终不悛改,朝野深非笑之。武定六年四月薨,时年六十八。(节选自《北齐书》卷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腾少而质直质:朴实。 |
B.不权有所立权:暂且。 |
C.腾妒隆之,遂相间构 构:陷害。 |
D.其妻元更适郑伯猷适:适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高祖以有备,擒破之以勇气闻于诸侯 |
B.苦请于高祖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疑其为人婢贱为击破沛公军 |
D.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失其所与,不知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孙腾被齐高祖信任的一组是 ()
①腾知之,密启高祖 ②临上马,腾牵衣止之
③腾以诚款,常预谋策 ④内外之事,腾咸知之
⑤契阔艰危,勤力恭谨 ⑥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腾随从高祖东征邢杲驻扎在齐城时,抚宜镇军人阴谋造反,孙腾探听到这一消息,报告了高祖,让高祖事先做了防备。
B.在齐高祖信都起义后,孙腾认为与朝廷隔绝,无法发号施令指挥国家,向高祖建议另立新皇帝,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孙腾想娶正在守寡的平原公主,但公主却想嫁给侍中封隆之,因此导致孙腾与封隆之两人互相陷害,最终孙腾被免官。
D.孙腾被齐高祖安插入魏朝廷后,骄狂傲气,聚敛无厌。高祖多次指责规劝,但他终不悔改,因此深受朝野人士的讥讽。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西魏寇南兖,诏腾率诸将讨之。腾性怯,无威略,失利而还。
(2)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