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再迁秘书丞、知汾州,坐事除名。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端拱初,拜右正言、直史馆、判户部凭由司。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
淳化二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 之。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尝总机密之职,在吾左右,当以绥怀为务。古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 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五年,以京府务剧求罢,遂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寻迁刑部尚书、知天雄军,徙河南。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子嗣宗、嗣良、嗣先、嗣立。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选自《宋史·温仲舒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庐坏堵,不亡即死堵:堵塞 |
B.民感其惠,为画像祠 之祠:祭祀 |
C.当以绥怀为务绥:安抚 |
D.素 居渭南,土著已久素:一向 |
下列全都直接表现温仲舒“敏于应务” 的一组是()
①愿推恩宥,以绥民庶
②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
③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
④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⑤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
⑥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③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仲舒熟悉民情,直言进谏:端拱三年秋,彗星见,仲舒认为徭役、赋税过重,应该推恩宥,以绥民庶,得到皇帝的赞许。 |
B.温仲舒居官为民,得到敬仰:淳化四年,温仲舒在秦州妥善处理各部族之间的关系,给当地百姓带来实惠,百姓十分感激。 |
C.温仲舒不和皇帝心意,遭到贬斥:皇帝认为羌族内属,素居渭南,居住已久,一旦擅意斥逐,可能导致骚动,于是罢黜温仲舒官职。 |
D.温仲舒能力出众,深受信赖:景德年间,并州缺乏长官,皇上认为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
(2)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戴法兴,会稽山阴人也。家贫,父硕子,贩纻为业。法兴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山阴有陈载者,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咸云:“戴硕子三儿,敌陈载三千万钱。”
法兴少卖葛于山阴市,后为吏传署,入为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得法兴等五人,以法兴为记室令史。义康败,仍为世祖征虏抚军记室掾。上为江州,仍补南中郎典签。上于巴口建义,法兴与典签戴明宝、蔡闲俱转参军督护。上即位,并为南台侍御史,同兼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专管内务,权重当时。孝建元年,加建武将军、南鲁郡太守,解舍人,侍太子于东宫。大明二年,三典签并以南下预密谋,封法兴吴昌县男,明宝湘乡县男,闲高昌县男,食邑各三百户。闲时已卒,追加爵封。法兴转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太守如故。
世祖亲览朝政,不任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虽出侍东宫,而意任隆密。鲁郡巢尚之,人士之末,元嘉中,侍始兴王浚读书,亦涉猎文史,为上所知。孝建初,补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尚之参怀,内外诸杂事,多委明宝。
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尚之每临事解释,多得全免,殿省甚赖之。而法兴、明宝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明宝骄纵尤甚,长子敬为扬州从事,与上争买御物。六宫尝出行,敬盛服骑马于车左右,驰骤去来。上大怒,赐敬死,系明宝尚方,寻被原释,委任如初。
世祖崩,前废帝即位,法兴迁越骑校尉。时太宰江夏王义恭录尚书事,任同总己,而法兴、尚之执权日久,威行内外,义恭积相畏服,至是慑惮尤甚。废帝未亲万机,凡诏敕施为,悉决法兴之手;尚书中事无大小,专断之。颜师伯、义恭守空名而已。
废帝年已渐长,凶志转成,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帝意稍不能平。所爱幸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帝常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赝天子。愿儿因此告帝曰:“外间云宫中有两天子,官是一人,戴法兴是一人。官在深宫中,人物不相接;法兴与太宰、颜、柳一体,吸习往来,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之。法兴是孝武左右,复久在宫闱,今将他人作一家,深恐此坐席非复官许。”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法兴临死,封闭库藏,使家人谨录钥牡。死一宿,又杀其二子,截法兴棺,焚之,籍没财物。法兴能为文章,颇行于世。
选自《宋书·列传54﹒恩幸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外诸杂事,多委明宝委:托付,委托 |
B.大通人事,多纳货贿货:财物 |
C.法兴是孝武左右左右:在旁侍侯的近侍近臣 |
D.籍没财物籍: 名册,户口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侍太子于东宫屈贾谊于长沙 |
B.以法兴为记室令史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虽出侍东宫,而意任隆密吞二周而亡诸侯 |
D.死一宿,又杀其二子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戴法兴“权重当时”的一组是 ()
①法兴少卖葛于山阴市
②法兴等专管内务
③凡诏敕施为,悉决法兴之手
④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
⑤长子敬为扬州从事,与上争买御物
⑥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之
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世祖孝武帝亲自主持朝政后,不信任大臣,但又不能不依靠一些得力助手与亲信。 |
B.孝武帝时,戴法兴、戴明宝大肆收受贿赂。凡经他们推荐,没有不被任用的,于是天下人云集而来,他们门外像集市一样热闹。 |
C.宋废帝很宠幸一个叫华愿儿的宦官,赏赐他金帛无数。可是戴法兴常从中裁减,因此华愿儿非常恨他。 |
D.华愿儿对废帝说,戴法兴是孝武帝亲信,在宫中的日子很久了,如今他把外人当自家人,恐怕这位置就不再是他的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
(2)上大怒,赐敬死,系明宝尚方,寻被原释,委任如初。
(3)帝常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赝天子。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 ①孙:同“逊”,顺。②扞格:抵触。③燕朋: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包括 、《尚书》、《礼记》、《周易》和 。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也。本单名世,太宗益为兴世。少时家贫,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又随玄谟出梁山,有战功。
太宗即位,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距南贼于赭圻。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今虽相持有余,而制敌不足。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制贼之奇,莫过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
兴世欲率所领直取大雷,而军旅未集,不足分张。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征阮佃夫所领诸军,悉还南伐,众军大集。乃分战士七千配兴世,兴世乃令轻舸溯流而上,旋复回还,一二日中,辄复如此,使贼不为之备。刘胡闻兴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张兴世何物人,欲轻据我上!”兴世谓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钱溪可据,地既险要,江又甚狭,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江有洄洑,船下必来泊,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二三为宜。”
乃夜渡湖口,至鹊头,因复回下疑之。其夜四更,值风,仍举帆直前。贼亦遣诸军,于东岸相翼而上。兴世夜潜遣黄道标领七十舸,径据钱溪,营立城砦。明旦,兴世与军齐集。刘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曰:“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令将士不得妄动,治城如故。俄而贼来转近,舫入洄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夫率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进,胡于是败走。
兴世又遏其粮道,贼众渐饥,胡弃军遁走。兴世率军追讨,与吴喜共平江陵。迁左军将军,封作唐县侯。以疾病,顺帝升明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宋书•张兴世传》(有删节)
[注] ①太宗:宋明帝。②砦:同“寨”。 ③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宗益为兴世益:增加 |
B.旋复回还旋:不久,很快地 |
C.距南贼于赭圻距:距离 |
D.而制敌不足制:制服、战胜 |
下列选项都能表现张兴世军事谋略的一组是()
①中流一梗,粮运自艰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③上流唯有钱溪可据
④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⑤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⑥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
A.①③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选项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兴世字文德,是竟陵郡竟陵县人。本来单名张世,宋明帝为他改名为张兴世。宋明帝即位之前,他就曾随从王玄谟前往梁山,立有战功。五十九岁时因病去世。 |
B.在赭圻抵御南方叛贼时,张兴世建议,占领敌军的上游,凭借险要之地坚守,见机截断敌军,使敌军头尾难以照应,进退犹疑受阻。得到了沈攸之、吴喜的赞同。 |
C.张兴世带领七千士兵渡过湖口来到鹊头,再回船往下游来迷惑敌人之后,又乘夜亲自带领七十条小船径直前往占领钱溪,营建城寨防守,使刘胡军队措手不及。 |
D.刘胡部队战败而逃之后,张兴世又切断了他们的粮道,贼军逐渐发生饥饿,刘胡丢下军队逃跑了,张兴世率领军队追击,于是和吴喜共同平定了江陵。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
⑵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
⑶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②重废父命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