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5.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经济全球化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
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
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战役名称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
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