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20-24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①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③者斩焉,彗④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⑤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彗:扫帚。这里作动词。⑤封:培土。作者以竹的□□、□□、□□、□□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
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
B.相国死了以后,他的故居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的方法,内容详实丰富。 |
E.作者在长安的居所,原是关相国私人住宅的东亭。
F.“见贱俗人之目”意思是,被低贱的俗人所见。文中说对人才要“异之”,“异之”的意思是 。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
。(3分)
季布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引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意思是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
B.必与同食:一定让他跟你吃同样的饭,意为吃饭不要亏待他。
C.如朱家指:意思是说你朱家指教的那样去进言。
D.推刚为柔:变刚强为软弱,意思是说季布能伸能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高祖购求布千金
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C.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夫忌壮士以资故国
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B.置(之于)广柳车中。
C.滕公留(于)朱家饮数日。
D.朱家亦以此名闻(于)当世。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②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③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同周家。
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
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蔡泽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③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干诸侯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困:使……窘迫、困窘
C.及见之,又倨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说:听说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乃延入坐,为上客 其君,非也
A.B.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其皆出于此乎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
C.D.
此物固非西产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②④
4.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
D.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盾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5.下列对文末太史公的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辩士到了头白也没有获得入仕的机遇,实在是因为游说的效果不大,而非其胸中缺少筹策。
B.天下贤能之人有许多都像蔡泽一样,能够拥有偶合的机会,能够为世所用,并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挥洒自己的智慧。
C.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建立功业要有凭藉和条件的道理。
石奋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於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朗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注] 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小吏,侍高祖侍:侍奉
B.子孙有过失,不谯让谯让:呵责
C.虽齐鲁诸儒质行质行:质疑(他的)行为
D.是以上乃亲尊礼之尊礼:尊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虽他皆如是
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万石君“恭谨无与比”的一组是()
①号奋为万石君。
②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③上时赐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
④乃谢罢庆。
⑤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⑥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什么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无论是归老家居后的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子孙,万石君都严格要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小心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
C.文章暴露出朝臣外为恭谨而实际内心特别惶恐的心理状态,写了马字少了一笔就惊呼“上谴,死矣”,问车前有几匹马,还要一一挨着数才敢说六匹。这样写人们的恭谨,也是对残酷现实的揭露。
D.司马迁认为石奋虽不善言谈,但却敏于行事。因此他的教化不苛刻而成功。他值得称为是行为忠厚的君子长者。
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
B.食不重肉重:重叠
C.虽详与善详:通“佯”,假装
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显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缘饰以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所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力行近乎仁吾尝疑乎是
D.因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A.天子以为谦让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D.遭遇右武
4.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里没什
么余财。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
到汲黯的指责。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
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余玠
王介① 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王介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王进 、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王介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王介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王介 将谢之,乃为设宴,王介 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王进 兄弟饮食而已。王介 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王介 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王介 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王介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王介 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王介大喜曰:“王介 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王介 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王进 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王介,即余王介 ,南宋淳礻右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供张: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遣之。遣:送
C.请不次官之。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戎于大获。戎:军队、军事力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朝廷不吝以报功。B.王进 兄弟饮食而已。
C.王介以微言挑之,卒默然。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B.刺入即出见之。(余王介见到名贴请冉氏兄弟进底邸并马上出来会见他们。)
C.此王介志也,但未得其所耳。(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
D.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都依山势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样错落分布。)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王介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
B.在余王介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王介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王介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