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甲图示DNA决定某一多肽链中的酪氨酸和丙氨酸过程示意图,乙图示样品DNA经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可以获取大量DNA克隆分子。分析回答:

(1)此图所示的“PCR”与人体内的DNA复制相比有何特殊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现在要通过“PCR”得到甲图中DNA片段的1024个克隆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发酵与食品生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写出方法和现象。刺激__________之间的神经, 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________________(出现或未出现)电位波动。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②

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
/g·L-1
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AChE活性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s

0
0.18
1.56
22.7

0.05
0.29
1.37
23.1

1
0.57
1.08
26.9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通过该指标可知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选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     ,该变异类型属于       
(2)上述培育抗病高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        、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中抗病高杆植株能产生   种配子。

下图是培育能产生人胰岛素牛的过程示意图,试回答相关问题:

(1)在过程③中,为使精子能顺利与卵子结合,需要先对精子进行________处理。当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后会激发卵子发生反应,如透明带反应和________等,其意义是________
(2)在过程④中需要先将该基因与________结合,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人胰岛素基因能够在受精卵中________。检验人胰岛素基因是否导入受精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⑥涉及的技术是________,为保证该过程的成功,一般应选择________相同的同种母畜。
(4)为能从良种母牛体内一次取得多枚卵子,可以采用注射________的方法。据报道,这种技术已经被滥用于人类生育中,从而出现许多人工“多胞胎”,这种技术带来的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
(l)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____组,原因是
(2)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____组,其主要原因是
(3)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____对小麦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