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

(本题共15分)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和"封存" CO2的方法。
方法Ⅰ: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所示。

(1)步骤一中的CaO俗称
(2)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填"是"或"不是")步骤一中反应的逆反应。

2.

方法Ⅱ:另一些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右图所示。

(1)NaOH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
(2)右图a环节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
(3)为了尽量减少成本,在整个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和

3.

下列溶液中,同样能用于"捕捉"二氧化碳的是()。

A. KNO 3溶液 B. CaCl 2溶液 C. CuSO 4溶液 D. Na 2CO 3溶液
4.

研究发现,上述两种方法虽然在化学原理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①方法Ⅰ将受到地域的限制
②方法Ⅱ的能耗太大
③方法Ⅰ中使用的是氧化钙颗粒而不是氧化钙粉末
④方法Ⅱ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方法Ⅰ中的却不能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5.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可以用于生产;一部分则设想注入深海中"封存"起来。但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水水质的变化,最终殃及海洋生物,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可见,要真正实现"碳捕捉"和"碳封存"的设想,科学家任重而道远。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是由于浓H2SO4具有吸水性
B.浓H2SO4和木炭能反应,是利用浓H2SO4的强氧化性
C.浓硫酸可以用于干燥Cl2,是利用浓H2SO4的吸水性
D.反应CuSO4+H2S = CuS↓+H2SO4能进行,说明CuS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硫酸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
B.浓HNO3是种强氧化剂,但只能使湿润蓝色的石蕊试纸显红色而不褪色
C.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A.Fe2(SO43 B.Na2CO3
C.KNO3 D.FeSO4

能证明SO2中混有CO2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澄清石灰水, 再通过高锰酸钾溶液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原子序数相连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关系:Y=" (X+Z)/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