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逾年,起知祥符县,司开封户曹,提拳京东常乎,入辞,留为库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徇:示众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博涉坟,美姿貌 典: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离开
C.浚有大才,将欲其所欲济:实现
D.三者一,则难图也 乖:联合,一致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B.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C.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D.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益州刺史,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巴郡太守后,将盗贼张弘等全部杀掉,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在船的四周以木栅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船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书称欧阳永叔、尹师鲁、蔡君谟诸君以见比。此数公今之所谓贤者,不可以某比。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识。安知无有道与艺,闭匿不自见于世者乎?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况如某者,岂足道哉?恐伤足下之信,而又重某之无状,不敢当而有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圣人之言如此,唯足下思之而已。闻将东游,它语须面尽之。
(节选自王安石《答王景山书》)
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足 下 又 以 江 南 士 大 夫 为 无 能 文 者 而 李 泰 伯 曾 子 固 豪 士 某 与 纳 焉 江 南 士 大 夫 良 多 度 足 下 不 遍 识
由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是。(限填书名)
依据材料,由欧阳修单独修订的史书是(3 分)()

A.《新唐书》 B.《新五代史》 C.《宋史》 D.《旧唐书》

王安石在自谦的同时还对王景山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则卧小舟抗溪而上⑵元晦躬画其处
⑶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⑷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岿然若巨人戴弁
B.散漫飞走而无惊惧
C.仅为一庐,以待游者食息
D.然秦汉以来,道不明久矣

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

阅读下面的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王羲之《兰亭集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移案:案几,书桌。
B.亦遂增胜:美景。
C.大女郎类:好像,类似。
D.或取怀抱诸:众,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 B.偃仰啸歌
C.悟言一室之内 D.虽趣舍万殊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②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减少 B.行牧荛且:而且
C.童微其睡伺:观察 D.大府召视儿,幼耳愿:老实

下列“以”的用法和意思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 B.以缚即炉火
C.愿以闻于官 D.无不一以当十

下面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项是()
①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 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③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④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⑤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⑥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对方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
②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③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