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过去多年以来自由市场意识形态所主导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原教旨主义、撒切尔主义或华盛顿共识”,其主要主张包括:反对征税、反对监管、反对政府、反对投资公共产品,推崇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自由修复的市场。
(1)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2)请结合新自由主义的主张谈谈我们该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势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专业人员匮乏、科技含量低,特色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相对较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文化企业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11分)
高一某班学生对《经济生活》有关价格的经济现象很感兴趣,他们收集了下面三则材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调查显示:越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汽车。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及庞大的产销目标的新能汽车,为什么仍飞不到寻常百姓家呢?半数人认为新能车价格偏高: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成本高,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汽车的热情高涨,而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可选车型不多。
材料二 由于上半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今年7月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一涨,苦了居民,喜了农民。农民有了收获,当然高兴。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尤其低收入者,面对十几元一斤的猪肉还是有些尴尬。
(1)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新能汽车价格偏高的依据。
(2)请你谈谈猪肉价格上涨对生活、对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人均消费情况
城镇 |
农村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人均消费 |
人均纯收入 |
人均消费 |
|
数额(元) |
21810 |
18750 |
6977 |
5633 |
同比增长(%) |
8.4 |
11.8 |
11.4 |
19.8 |
注: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20194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而GDP居世界第2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879美元,不到美国的10%。
材料二 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除上述材料反映出的问题外,还有政府公共投入不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过多,居民预备性储蓄增加;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化质量偏低等。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强调牢牢把握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党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依据。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建言献策。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
材料二 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材料三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提高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3)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城镇化造福人民群众。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曲线,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
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科技就是寻找更简单、更有效、更便宜的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科技部、环保部已启动“蓝天工程”,用科技手段支撑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材料三 建设美丽中国,政府、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同呼吸、共责任,这个责任政府方面首当其冲。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理念;搞好生态环境 ,加大环境污染的防治。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此外,环境问题,全社会各个成员也都责无旁贷。这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
(1)读图,描述倒U曲线反映的人均收入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发展科技的经济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从公民或政府二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