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长安、洛阳、开封、临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城市。经济中心南移后,长江流域的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繁华的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
民国成立后,资产阶级首次提出“废止缠足”并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1922年,苏俄农民瓦西里在交纳了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不远处的集市上出售,当地官员没收了他的余粮,并处以巨额罚款。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作品是
①《神曲》②《歌集》③《三国演义》④《红楼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舆论开放,言论自由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右图是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颁发给中国近代某人的奖状。有人曾感慨道:“今者于中华之士,不同朝野,为开发中华抱一志而始终不改者,殆无一人。惟公独居南通之地,仍江北之区,献身于实业之振兴。”这里的“中国近代某人”是指
| A.孙中山 | B.李鸿章 | C.张謇 | D.荣宗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