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重新组合为“杂合”病毒,然后分别感染寄主细胞,并对子代病毒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 “杂合”病毒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 2 |
与乙种一致 |
||||
| 乙的R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 4 |
与乙种一致
|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均有还原性 |
|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
|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
|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
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短肽和氨基酸越来越多。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原因,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短肽).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组设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
| B.①~③组的紫色越来越深 |
|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的时间和温度 |
| D.③与④对照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 |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
|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 |
|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
|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
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能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某多肽分子式是C19HXOYN4S2(无二硫键),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某几种作原料合成的:亮氨酸(C6H13NO2)、天冬氨酸(C4H7NO4)、苯丙氨酸(C9H11NO2)、丙氨酸(C3H7NO2)、半胱氨酸(C3H7NO2S)。以下对该多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3个肽键 |
| B.只有1个羧基 |
| C.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分别为7和26 |
| D.水解后得到3种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