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4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举行,胡锦涛主席出席了会议。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APEC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D.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 B.人民主权 |
C.以法治国 | D.君主立宪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
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