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期不得不退回去……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 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 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 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
2/3。
材料2: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根据以上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2)材料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似的打击面前,两国各自走上了怎样不同的道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罗斯福新政主要目的、特点、实质,并对其加以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刊、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即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姿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1月)
请回答:
①三民丰义星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在其指导下取得了重要实践成果,但是也有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②材料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重大作用?
③结合材料三,说明邓小平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④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起到了指导作用,你从中能得出哪些启示?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C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
请回答:
①造成美国历史上1929—1933年“大萧条”的基本原因有哪些?(3分)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②20世纪的 “大萧条”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二战”后,建立厂美国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目前深陷金融危机的欧洲小国冰岛,为了稳定其货币体系,它应该向这个体系中的哪个机构申请贷款?理由是什么?
④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持何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