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参加大会的2 987名代表中,各方面人士均有一定比例,其中工人农民555名,知识分子631名,干部968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80名,人民解放军268名,香港特别行政区36名,澳门特别行政区12名,归国华侨38名。他们将肩负人民重托,履行神圣职责,共同谋划共和国发展的大计。广大人民群众也通过手机电话、短信互联网络、博客等途径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议审议和表决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现象?
材料一: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经过近些年的改组、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也涌现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但是,效益不高、机制不灵活、产品单一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国有企业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材料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加强立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1)上述两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运用这一原理对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材料一: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创造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材料二:某校政治老师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学生回家乡作“三农”问题的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一位同学在社会调查报告中写道:“我的家乡原来经济十分落后……迷信盛行。去年,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团入村住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立‘科学文化读书室’.建立‘科技示范户’.‘干群同心户’等。了解群众愿望,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出谋,启发群众如何走向市场,引导群众树新风.破迷信,打开了农村工作新局面。农民眼界开了,与政府的距离近了,农民找到了致富路——推广绿色蔬菜种植。家乡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生活改善了,精神生活丰富了,传统古老的花灯队成立了,并参加国家级比赛捧回了大奖杯。”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从哲学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⑵该中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总结的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经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009年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参加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协调会的外方代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代表。温家宝说,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各国发展和人类生存,需要全球合作应对。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材料,运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如何制定政策措施。
从一季度经济增长处于“潜在区间的上限”到二季度经济增长“偏快”,再到三季度“宏观调控收到积极成效,成果尚需巩固”,中央根据形势变化,
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一季度统计数据公布后,立即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半年统计数据公布后又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加强了土地调控,并对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三季度统计数据发布不久,为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又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宏观调控成果是怎样取得的?
(14分)表1:2001-2008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状况单位:(%)
表2 :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方式
表3:珠三角产业结构与部分世界发达地区比较
(1)表1、表2、表3各反映了什么现象?
(2)请结合上述材料就珠三角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