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
|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科学的思想 |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或制药厂,多以“堂”相称,如北京“同仁堂”、长沙“九芝堂”等。追本溯源,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 A.张仲景 | B.华佗 |
| C.王祯 | D.李时珍 |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
| A.秦朝 | B.汉代 |
| C.宋代 | D.清朝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 C.中美缓和 |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