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
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
据《札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
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 |
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 |
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
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亨廷顿描述如下图,以下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亨廷顿对世界的未来走向作出了精确的预测 |
B.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超过对日本的了解 |
C.冷战后文明的冲突确实代替了意识形态冲突 |
D.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依旧带有冷战的思维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事情。我甚至敢补充一句,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对于均分财产的那种所谓经济民主,托克维尔是反对的。这说明()
A.托克维尔反对法国大革命对原制度的破坏 |
B.在托克维尔看来平等往往比自由更为重要 |
C.托克维尔更加理性现实的诠释了启蒙思想 |
D.通过革命方式获取的自由和民主不能相容 |
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
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据《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提要1990》统计:以1980年的工业生产为100计算,1989年苏联工业为136,日本也为142,西德为117,英国为119,法国和意大利同为113,美国为130。这说明()
A.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促进了工业增长 |
B.经济区域化的加快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
C.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D.斯大林模式的僵化阻碍苏联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