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 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
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②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
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
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
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
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客②次第③杜撰④綦切⑤风
2.翻译:
①竞相延致;
②众以先生博洽;
③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
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①据苏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
(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注释] ①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②苏府:苏州。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瑞②毕
2.翻译:
①攘夺民地,以广园囿
②侈肆宴乐
③张女乐
④卒亦莫敢谁何
3.理解:“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一例。
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③裁:制作。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将命者:侍从。⑥怃然:惘然的样子。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
2.翻译:
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苏东坡北归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从②揖③题
2.翻译:
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