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 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 ① 《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 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 ②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 陵藉 ,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畤 繇 ③ 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度海溺水,痵 ④ 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 ⑤ 不辞。都督怒,起更衣 ⑥ ,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 援 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 游 ,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 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 论次:评定编次。 ② 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 ③ 繇:为,做。④痵 :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 ⑤ 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⑥ 更衣:如厕。
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指瑕》以擿其失擿: 摘出 ,挑出 。 |
B.倚才陵藉 为僚吏共嫉陵藉:欺辱践踏。 |
C.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援:拿,取。 |
D.勃从之游 ,尽得其要游:交往,交际。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
B.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
C.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
D.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授予官职。 |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在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后,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2)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
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驾之而东
(2)过而尤之
(3)子过矣
(4)安能耕耶
(5)不几颠之倒之乎
(6)子乃反怒而弗答
(7)顾谓弟子曰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本文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庸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_____,形象生动地揭示了_________这一社会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邓通蒙幸
邓通,以濯船①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②。觉而之渐台③,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④,不好外交⑤,虽赐洗沐⑥,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⑦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选自《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注释】
①濯(zhào)船:用桨划船。濯:通“棹”。②裻(dū):衣衫和横腰部分。带:衣带。穿:打结。③觉:指梦醒。之:往。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④愿谨:性格老实谨慎。⑤外交:同别人交往。⑥洗沐:休假。按汉制,官吏五日一洗沐。⑦富通:使邓通富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觉而之渐台
(2)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
(3)尊幸之日异
(4)通亦愿谨从文中看,邓通被宠幸的理由是_____和_____。造成“‘邓氏钱’布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
与“顾见其衣裻带后穿”中“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
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
C.即见邓通,其衣后穿 |
D.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棘刺⑴雕猴
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⑵。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⑶日出,视之晏⑷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⑸之冶者⑹,谓燕王曰:“臣为削者⑺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⑼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⑽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⑾·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⑴棘刺:一种丛生的小枣树,枝有刺。母猴:即沐猴,又称猕猴,猴的一种。⑵五乘之奉:乘:方圆六里为一乘。韩非这里所说的“乘”,表示六里见方的土地上所上缴的赋税,它是用来作为官员的俸禄的。“五乘之奉”即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奉”通“俸”,俸禄。⑶霁(jì):雨停天晴。⑷晏:天晴无云。⑸台下:与版本二中的“右御”相应,当时朝廷直属的官署名。另:“大赛”版本理解为:郑国的地名。⑹冶者:冶工,铁匠。⑺为削者:做刻刀的人。⑻以削削之:用刻刀来刻削它。⑼治:指雕刻。⑽之舍:到住处去。
⑾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法家法家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依据法令进行治理。其思想和主张为秦始皇所采纳,对秦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起了重大作用,著有《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韩非子第一个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并将它们分门别类的编辑起来,《储说》、《说林》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论谈犀利、文势充沛、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尤其是其中的寓言故事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寓言“棘刺母猴”中的卫国的骗子抓住燕王爱好细小巧妙的玩物的特点,哄骗燕王说他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沐猴,得到燕王信任并享受高官厚禄,弥天大谎被铁匠识破。寓言告诉人们,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施展骗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发现骗术终有破绽,只要细加分析和追究,一切黑嘴谎言都将原形毕露。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养之以五乘之奉 |
B.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
C.王试观客之削 |
D.人主欲观之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燕王说之
(2)雨霁日出
(3)难以治棘刺之端把下面句子中的“削”字,按照用法分类。
臣为削①者也。诸微物必以削②削③之,而所削④必大于削⑤。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2)臣请之舍取之。文中的燕王是个怎样的人?试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度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⑥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⑾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
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玉盏:玉制酒杯。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⑤世宝:传世之宝。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⑥吏:此处指仆人的头领。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⑨间视:偶尔抬头看。间,间或,偶尔。⑩亟:急。渠:他。⑾解:懂得。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顾吏曰(2)烛燃公须(3)公遽以袖摩之(4)渠已解持烛矣翻译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
第一段除了神态和语言描写之外,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公之宽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曹植小传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①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②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③,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徒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并前万户。
植尝乘车行驰道⑤中,开司马门⑥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⑦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注释】
①属:撰写。②倩人:求人代笔。③简易:坦率和易,不拘小节。④矫情自饰:故意做作,掩其本质。⑤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⑥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⑦行:担任。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每进见难问
(2)可不勉与
(3)饮酒不节
(4)公车令坐死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各为赋 故遂定为嗣 |
B.应声而对 而植任性而行 |
C.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
D.以杨修颇有才策 |
于是以罪诛修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太祖甚异之
植既以才见异
(2)文帝御之以术
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
翻译下列句子。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性简易,不治威仪。 |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
C.宫女和曹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