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表示有关的结构, B、C、为激素,请回答问题: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A中的       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的[    ]                                    
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2)饭后,人的血糖浓度增加,依靠B降低血糖浓度,B的化学本质是           ,其作用机理是                     
(3)该图反映出人体可通过                方式调节生命活动。该调节方式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                       
调节。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期。当突变时,细胞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2、4、8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结果如上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
b.图-2、图-3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13分)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人白细胞介素18(IL - 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实验原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无辐射损伤;乙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丙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1L - 18。
③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 0h、12h、24h、48h后,检测并计算细胞凋亡相对值。
(1)脾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 ________,1L - 18是一种淋巴因子,由_________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 ___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决定的______________死亡,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
(3)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探究有无核辐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设置乙、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4)科研小组还设置了丁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中间两个呈肾形的细胞称为保卫细胞,它可调节气孔的开闭。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内部温度为150C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 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回答:

(1)在黑暗条件下,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
(2)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个细胞贴近部分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较薄。图1所示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的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_________ (关闭/开放)。此时,主要影响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叶肉细胞内C3、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 。
(3)据图2分析,在1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O2的量为_________ml;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它条件不变,若以CO2吸收量为观测指标,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中画出该植物在密闭容器内 CO2的吸收量变化曲线。

(8 分)甲、乙二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_________。
(2)图乙中B点的CO2来自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温室生产过程中,。试从碳素营养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对鼠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生产出效果更好的鼠—人嵌合抗体,用于癌症治疗。下图表示形成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浆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其中至少1个淋巴细胞能产生该抗原的抗体。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5)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与植物细胞培养基有所不同的是,还含有________。
(6)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将所选取的组织细胞离散开,以利于细胞融合,可用________处理离体组织细胞使之分散开。
(7)鼠源杂交瘤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8)改造鼠源杂交瘤抗体,生产鼠—人嵌合抗体,属于________(生物工程)的范畴。图示过程是根据预期的________,设计________,最终必须对________进行操作。
(9)经过改造的鼠—人嵌合抗体,与鼠源杂交瘤抗体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