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让出东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概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源是什么?(4分)
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前者一起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后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概括导致选举权的变化的共同要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美国邮政总署于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中国抗战五周年纪念”邮票
图二 2012年2月,美中两地同时发行“尼克松访华40周年”纪念封
问题:概述美国政府发行这两张邮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2、13世纪,由于呢绒生产中应用水力漂洗轮,河流众多而又湍急的科茨沃兹山丘地带,便吸引着城市工匠移居。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除优质羊毛和充足水力资源外,这里还有斯特劳德河谷的漂白土,有当地赭红岩石制成的染料,西南又靠近布里斯托尔港口,便于联系国际市场。乡村毛纺业几乎是近代早期英国原工业化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化起步和非农业人口增多。
科茨沃兹所在的英国西部毛纺业,16世纪中期开始动荡。这主要由于它生产的传统宽幅呢绒市场狭窄,无法与大众化的、价格低廉的东部“新呢绒”对抗。尽管国王和政府强推扶持法令,亦未能阻挡科茨沃兹养羊业和毛纺业的颓势。从1660-1699年格罗斯特城及辖地的法庭案卷可以看到,925个职业清楚的当事人中,从事纺织业的仅150人。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被取消议席的“衰败”城镇,大多在西部。当英格兰西北和东南地区的机器隆隆轰响之时,西部人们只能守望着土地和牧场,向西北工业人口和东南工商人口供应肉奶粮。由于工业化早期的农业实际上只是工业和城市的附属物,创造财富有限,于是西部这个中世纪晚期英国名列前茅的富裕地区,18-19世纪成了英格兰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科茨沃兹从中世纪起,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该区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其中80%为田野,村镇里则有大量传统遗迹。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列为国家公园。科茨沃兹的美丽景色还经常出现在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的文学艺术作品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据伯克莱银行2007年报告的数据,科茨沃兹户均收入60800英镑,是全英排名前20位中不属伦敦和英国东南部的两个地区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1)概述科茨沃兹地区率先成为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原因?
(2)概括科茨沃兹地区经济增长点的变化,并说明科茨沃兹地区从原工业化乡村类型向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材料二 (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对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 system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 system被称为feudal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feudal system,就是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谊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乃在于商鞅变法仁义不施,风俗败坏。他举例说:商鞅变法使得商人的儿子长大了就分家产自立门户,穷人的儿子长大了就被招赘住到岳家。
——整理自《汉书·贾谊传》。
(1)材料一主要涉及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客观评价该措施。
材料二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国某地农村1936年和1981年的家庭类型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注: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的子女所构成的生活单位;联合家庭指儿女成婚好继续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单亲家庭指配偶中有一方死亡或者离去,或是父母双亡的未婚儿女;附属家庭是核心家庭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员(多为上市独立生活能力的亲属)。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区近代以来家庭类型的主要发展趋势,并从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