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鸡鹤事
(明)王世贞
余恒以未明起礼诵,而虞不获。时童子买一鸡,犹稚,久之始能啼。然不为置敌偶,不辨其能斗与否也。园丁以一驯鹤至,步中庭饮食自如。鸡始自匿不敢近,已就食焉而稍亲,已又若有竞者。鸡倏起搏鹤,鹤喙其冠而举之,数掷乃下,冠血涔涔流矣。鸡复奋翼起,高与鹤齐,然不能突其喙而入。鹤复喙翼而举之,又数掷不下。童子为解之,鸡尚竦身自淬砺①也。已,复如前,则为鹤所蹈,而数喙其翼。童子惧其遂毙也,抱而去,息之它所。
浃晨②,鹤复食庭中。鸡匿身松柏间,忽然从后奄③至,趣其后距④。鹤惊不暇反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逐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已。又明日,园丁复以鹤之雄至,谓戾足⑤以刺五尺童子者。鸡复持击前鹤法击之,则败遁愈甚。自是鹤匿林,左右探伺,计惟有走而已。
嗟夫!鹤之形,高五倍于鸡,其大三倍之,其力四倍之。鸡不以不相当,故逆;自沮斗而不以伤,故退却。从容以定其气,多方以图其间,掩其所不备,攻其所不能,顾破其胆,使不复振。夫岂直悍勇矫敢哉?厥亦有胆智焉,季路之所以饰而冠也。彼二鹤者,但植立毋缩,一喙足以逆十距无难也。计不出此,而不羞走者,何也?汝独不忧夫摩空之雕,俯而尽汝技,汝不血肉乎?
注释: ①淬砺:磨练砥砺,准备再战。②浃晨:次日早晨。③奄:突然。④距:鸡爪。⑤戾足:犹翻足,举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虞不获虞:担心
B.鹤喙其冠而举之喙:用嘴啄击
C.趣其后距趣:通“促”,逼近
D.掩其所不备掩:掩盖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首段写鸡鹤搏斗,鸡三斗三败,写法并无雷同。“冠血涔涔流矣”,生动形象,鸡惨败之状如在目前。
B.鸡与前一只鹤角斗失败后并不气馁,而是细致周到地观察后一只鹤疏忽之处,一举偷袭成功,使鹤藏匿于树林中,不敢轻易出来活动。
C.鹤的身高、体重、力量都是鸡的数倍,但鹤受到打击后不能振作,不以逃跑为耻,最后不能战胜鸡。
D.文章以小见大,通过鸡鹤决斗鸡反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了弱小者可以凭借勇敢和智慧战胜强大者的道理,也对怯懦少智一味逃跑者提出了批评与警告。

用“/”给文中加划线的文字断句。(3分,对两处给1分)
鹤惊不暇反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逐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已。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鸡复持击前鹤法击之,则败遁愈甚。
                                                   
②彼二鹤者,但植立毋缩,一喙足以逆十距无难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灵壁家:安家 B.岸谷然隐:隐约
C.舟车冠盖之冲:行驶 D.则跬步市朝之上跬步:行走出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深可以隐孰能讥之乎
B.与其子孙游初淅沥萧飒
C.取山怪石会于会稽山阴兰亭
D.信其用力之多久也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
B.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形象
C.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副:帮助
D.谭民易白金,期会促,期:约定

下列句子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①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②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⑤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⑥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
D.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

把文言材料中的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2分)
(2)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2分)
(3)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2分)
(4)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宋)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子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人所信也。今可谓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题目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秀才西来,书辱:承蒙,谦辞
B.不暇师穷经就:跟随
C.然其为功:功名
D.今可谓矣困:窘迫
【题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游从相爱之私/良吏亦多脱人于死为功
B.然言出罪至 / 此竹数尺耳,有万尺之势
C.徘徊不敢出所为者/自啮臂曰:“莫是梦否?”
D.其言不人所信也 / 苍苍者或化而白矣
【题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B.作者对时文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C.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D.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愕窒不敢与接:接触
B.舆从也仇:怨恨
C.不岁月次:排列
D.犹雕虫事:从事

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遥思往事,忆即

A.李牧连
B.盛以锦囊,负而
C.予我千金,吾
D.必手足,置老监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对往昔的追忆更像是无奈的梦呓。
B.作者所写的《陶庵梦忆》,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不同于以往年谱、志林,寄托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C.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D.作者对话陵脚夫“失足破其瓮”,痴念“得其梦便好”的想法持批评态度,而对寒士乡试中式的不易却抱有深深的同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