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
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地区 |
地名 |
士绅/专业人员 |
农民/商人 |
工人/技工 |
农村 地区 |
拉特兰 |
52 |
41 |
38 |
巴斯 |
55 |
37 |
25 |
|
工业区 |
利兹 |
44 |
27 |
19 |
曼彻斯特 |
38 |
20 |
17 |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合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遗嘱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A.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 | B.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
C.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 D.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
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 |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
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帐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