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3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负荆请罪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B.秦贪,负其强 |
C.决负约不偿城 |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下面各句对词类活用归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大王必欲急臣 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⑦舍相如广成传 ⑧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⑨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⑥⑦ | B.②⑦⑧⑩ | C.③④⑧⑩ | D.④⑤⑥⑨ |
(1)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2)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15分)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史记·伍子胥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贼:猜忌狠毒 |
B.其怨望恐为深祸也怨望:怨恨情绪 |
C.子胥耻其计谋不用耻:羞耻、羞辱 |
D.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隙:隔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卒伐之而有大功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B.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作《师说》以贻之 |
C.且嚭使人微伺之不知日之入 |
D.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司马迁饱蘸笔墨。略貌取神,立体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 |
B.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慨,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这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
C.伍子胥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
D.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和军事家。选文叙述了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亲自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的事实。 |
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断句:
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外与天际际:边界 | B.到则披草而坐披:披露 |
C.攒蹙累积攒:聚集 | D.引觞满酌引:引进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悠悠乎与颢气俱相与枕藉乎舟中 |
B.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凌万顷之茫然句读之不知 |
D.施施而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东也
A.吾从而师之 | B.东望武昌 |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D.小学而大遗 |
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师不必贤于弟子 |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D.何为其然也?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释①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②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②胠(qū):打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廓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
B.庶几狎而得之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
C.二人欢然无所间间:隔阂,嫌隙 |
D.以适天下之乐适:合适,适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伏而不出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B.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
C.东之济、郓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
D.遂欲往游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当时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露歌颂之意,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
(2)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古弼为人,忠慎质直。尝以上谷①苑囿太广,乞减太半以赐贫民,入见魏主②,欲奏其事。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志不在弼;弼待坐良久,不获陈闻。忽起,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舍棋曰:“不听奏事,朕之过也,树何罪!置之!”弼具以状闻,帝皆可其奏。弼曰:“为人臣无礼至此,其罪大矣。”出诣公车③,免冠徒跣请罪。帝召入谓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降之福。然则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有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魏主畋于河西,尚书令古弼留守。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帝大怒曰:“笔头奴敢裁量朕!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锐,故帝常以笔目之。弼官属惶怖,恐并坐诛。弼曰:“吾为人臣,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其罪大。今蠕蠕④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且吾自为之,非诸君之忧也!”帝闻之,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他日,魏主复畋于北山,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五百乘以运之。诏使已去,魏主谓左右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自以马运之。”遂还。行百余里。得弼表曰:“今秋谷悬黄,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损耗。乞赐矜缓,使得收载。”帝曰:“果如吾言,笔公可谓社稷之臣矣!”(《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
注:① 上谷:古地名。② 魏主: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焘。③ 公车:官署名。④ 蠕蠕: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免冠徒跣请罪徒跣 :双膝跪地 |
B.弼悉以弱者给之悉:全部 |
C.恐并坐诛并坐:一同获罪 |
D.不备不虞,乏军国之用不虞:意外事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以上谷苑囿太广/ 乞减太半以赐贫民 |
B.魏主畋于河西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C.朝廷不治,实尔之罪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D.帝方与给事中刘树围棋 /笔公必不与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古弼“质直”的一组是()
①乞减上谷苑囿太半以赐贫民
②捽树头,掣下床,搏其耳,殴其背
③ 出诣公车,免冠徒跣请罪
④诏以肥马给猎骑,弼悉以弱者给之
⑤不使人主盘于游畋,其罪小
⑥诏尚书发车五百乘以运之,弼表乞赐矜缓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因为古弼请求他把皇家苑囿一半的占地赐给百姓而对其不满,当古弼再次进宫上奏时,魏王借与刘树下围棋而对他置之不理。 |
B.古弼免冠徒跣请罪,表明他在忠于职守的同时,也能尽人臣之礼。魏主勉励他努力为国为民办事,不要有什么顾虑。 |
C.古弼不以肥马“给猎骑”,不同意“发车五百乘以运麋鹿”,表现了他宁冒抗上不尊的风险,也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
D.魏主拓跋焘,作为帝王,好游猎,有人违背他的意旨时就发狠要杀人,但毕竟能辨忠奸,重国事,不失贤明的一面。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冠履就职。苟有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
(2)今秋谷悬黄,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雨损耗。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许之,命草敕。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 |
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 :回复 |
C.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莅:到 |
D.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覆:覆灭,破灭 |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吴道南“尽忠职守”的一组是
①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②不获见,不敢入直
③道南偕从哲争④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⑤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⑥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
B.道南乘着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他愤而辞职。 |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②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