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3,5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如图Ⅰ~Ⅳ所示。

(1)若用实验Ⅳ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能说明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的实验现象是                 
(2)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         。其中能够说明泡沫灭火器中选择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CO2而不选择碳酸钠的实验是        
(3)若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采用实验Ⅲ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若能,请说明其计算所需的数据              ;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实验二、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1)当石灰水过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实验三、检验“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和小苏打。
(1)检验纯碱中是否混有食盐的试剂是                                
(2)证明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的实验方法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在一定条件下,xA+yBzC,达到平衡,试填写下列空白:
(1)已知C是气体,且x+y=z,加压时平衡如果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方向移动。
(2)若B、C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用量,平衡不移动,则A的状态为
Ⅱ.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Δ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3)反应25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用文字表达);
(4)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E、X、Y是表中给出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

已知A、B、C、D、E、X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1)若E为单质气体,D为白色沉淀, C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E为氧化物,则A的化学式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当X是显碱性的盐溶液,C分子中有22个电子时,则C的电子式为,表示X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当X为金属单质时,X与B的稀溶液反应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康同学用一定量的Na2O2与水反应,制取中学一种常见气体。
(1)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反应生成气体的方法是
(2)利用本实验所得到的溶液(经检测为400 mL 1.0 mol/ L的碱溶液),小康又进行了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①取100 mL 该溶液用于氯气的尾气吸收,则最多可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氯气多少升?(请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或关系式,并列式计算,下同)
②取100 mL 该溶液恰好能与10 g某镁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下列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B、C、D、E都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A是固体,其余都是气体,且C呈黄绿色。化合物H和I两种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通常情况下L是无色液体。反应①和②均在溶液中进行。

请按要求问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K
(2)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其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I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向J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时,现象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变化过程

除去下表内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写出除杂试剂,并填写分离方法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加试剂
分离方法
离子方程式
(1)
FeCl3溶液
FeCl2

(不需填写)

(2)
Fe粉
Al粉



(3)
NaHCO3溶液
Na2CO3

(不需填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