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Na2SO3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BaCl2、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通过下列实验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及Na2SO3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未见沉淀生成:
②通过元素分析仪器的检测,得知该样品中不含K元素;
③用下图所示仪器进行合理组装,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SO2在硫酸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____, 接 , 接B。
(2)利用所组装置,由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l0mL水,理论上将排入量筒中 mL液体。
(3)液体X是 ,其作用是 。
(4)Y的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溶于水,下列历给试剂符合要求的是____(填序号)。
A.甲苯 B.四氯化碳 C.酒精 D.浓硫酸
若称取样品3.00g,加入10.0mol/L的硫酸至过量(共5mL),产生无色气体,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29mL(已折算成标准下的状况)。根据此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5)对实验获得准确的气体体积无益的操作有 (填序号)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实验结束后,将连通ZJ、丁的导管中的水也引入量筒;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相切点水平;
④恢复到室温后再上下调整量筒位置,使乙、丁两液面相平;
⑤在甲装置胶塞上再连接一个导管,通入N2将系统中SO2全部排出。
(6)向充分逸出气体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3.98g。根据实验所得现象及数据,可知: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是 ,含有的杂质是 。
实验室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研究苯与液溴的反应类型并制取少量溴苯。试回答下列各小题:Ⅰ.若用图甲装置进行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B。
(2)A中预先需加入的试剂是,E中需加入的试剂是。
(3)仪器B除导气外的作用是,进水口为(选填字母“a”或“b”)。
Ⅱ.若用图乙装置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用仪器分离出溴苯(仍含有少量苯);
(3)反应完毕后,向试管D中滴加AgNO3溶液有 (填现象)生成,此现象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填有机反应类型)。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并进行溴乙烷的性质实验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溴乙烷:
在试管I中依次加入2 mL 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的乙醇和3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Ⅱ中注入蒸馏水,在烧杯中注入冰水。加热试管I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
(1)试管I中生成溴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试管I中加入2 mL 的蒸馏水,其作用除溶解NaBr粉末和吸收HBr气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
(3)反应结束后,试管Ⅱ中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_____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 | B.H2O | C.Na2SO3溶液 | D.CCl4 |
(4)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①加热;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却
(Ⅱ)溴乙烷的性质实验
(5)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性质实验时,把生成的气体通过右图所示的装置。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乙烯的生成,该图中右边试管中的现象是;左边试管中水的作用是。
下列是模拟石油深加工来合成CH2=CHCOOCH2CH3(丙烯酸乙酯) 等物质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结构简式为: ,
(2)CH2=CHCOOCH2CH3的含氧官能团(填名称);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B+C→CH2=CHCOOCH2CH3:,
丙烯→聚丙烯:,
苯→硝基苯:,
(4)目前制备酒精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
方法二:
①对方法一所涉及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②对于方法二, M的结构简式为: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
A、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方法一的原子利用率100%
B、从原料的可再生性来说,方法二最好
C、方法二产物乙醇储藏的化学能来自于太阳能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乙酸乙酯。现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在圆底烧瓶内加入碎瓷片,再加入由2 mL 98%的浓H2SO4和3 mL乙醇组成的混合液,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入2 mL 冰醋酸,烧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3)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分离出D中的乙酸乙酯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
Ⅰ.有甲、乙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2 mol/L的NaOH溶液中,如图: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填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过时,已设有实用价值 |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化学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Ⅱ.向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 A(g) + B(g) xC(g) + D(g),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B的浓度为0.1 mol/L。
(1)x=;
(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加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1.2 mol/L的是(用序号填空)
①4 mol A + 2 mol B
②3 mol C + 1 mol D
③3 mol C + 1 mol D +1 mol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