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定量实验中,采用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填序号)。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配制100mL 2
mol/L的NaCl溶液,以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液面稍超出容量瓶刻度线,反复摇匀后,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加热并搅拌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D.称取一定质量无水碳酸钠粉末,用稀盐酸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盐酸浓度。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立即装液、滴定。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配制100mL 1.00mol/L的NaCl 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85g NaCl
固体
B.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则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HCO3-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
红褐色为止
D.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AgNO3溶液后过滤
E.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的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至少需要进行四次称量操
作
F.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溶液
的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3)根据右图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
②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 ,判断理由是 。
(1)事实证明,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利用下列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s)+H2O(g)
CO(g)+H2(g) ΔH>0
B.NaOH(aq)+HCl(aq)
NaCl(aq)+H2O(l) ΔH<0
C.2H2(g) +O2(g)
2H2O(l) ΔH<0
D.CaCO3(s)+2HCl(aq)
CaCl2(aq)+H2O(l)+CO2(g) ΔH<0
E.CH4(g)+2O2(g)
CO2(g)+2H2O(l) ΔH<0
(2)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A、B、C、D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已知氨水与醋酸的电离程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
甲同学的解释是:
Mg(OH)2(s)
Mg2+(aq)+2OH-(aq)①
N+H2O
NH3·H2O+H+②
H++OH-
H2O③
由于N水解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乙同学的解释是:
Mg(OH)2(s)
Mg2+(aq)+2OH-(aq)①
N+OH-
NH3·H2O②
由于NH4Cl电离出的N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 (填写编号)。
| A.NH4NO3 | B.CH3COONH4 |
| C.Na2CO3 | D.NH3·H2O |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是 。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悬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 (填“甲”或“乙”);写出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液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
(1)在25 ℃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25 ℃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
(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L-1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1)25 ℃时,0.1 mol·L-1 NaOH溶液的pH为 ;
(2)25 ℃时,0.1 mol·L-1 NH4Cl溶液的pH 7(填“<”“=”或“>”),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次序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c(Na+)>c(Cl-)>c(OH-)>c(H+) |
| B.c(Na+)=c(Cl-)>c(H+)>c(OH-) |
| C.c(Na+)=c(Cl-)>c(OH-)>c(H+) |
| D.c(Cl-)>c(Na+)>c(OH-)>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