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对于下图支持中国票数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美苏对中国的战略“扶持”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B.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1906年被节译成中文。与原文相比,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文中最后有“嘻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