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二: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
2003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GDP |
13.58万亿元 |
25.73万亿元 |
10.8℅ |
财政收入 |
2.17万亿元 |
5.13万亿元 |
22.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472元 |
13786元 |
9.8℅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2622元 |
4140元 |
6.8℅ |
材料三: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 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 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10分)漫画《网络反腐》反映了人们通过网络对某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进行曝光、追踪,引起的社会舆论,从而达到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有人认为网络反腐应该成为政府治理腐败的根本武器。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您的看法。
(12分)
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较
时间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国内生产总值 |
|||
可支配收入(元) |
增长率 |
可支配收入 (元) |
增长率 |
总值(亿元) |
增长率 |
|
2011 |
21810 |
8.4% |
69977 |
11.4% |
471564 |
9.2% |
2012 |
18427 |
9.8% |
6778 |
12.3% |
353480 |
7.7% |
注: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和外需,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以及内在联系。(6分)
(2)结合材料一、二,阐述中央强调增加居民收入的依据。(6分)
2010年7月,中央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一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日臻成熟。从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单一的文化事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文化自觉。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就、金融危机后中国文化产业的逆势攀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魄力。
材料二 2011年3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谈到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改革的方向时,着重强调抓好五项改革任务。一是加快推进已转企改制企业间的重组联合步伐。二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的改革,这是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年将首先基本完成党政机关所办报刊、大型传媒集团所办子报子刊和企业所办报刊的转企改制任务;四是加快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五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出版传媒业融资的渠道,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推动一些企业实施跨国兼并、联合、重组,支持他们到境外去办报、办刊、办社、办厂。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总结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3月,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两会”肯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表1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
纯收入(元/人) |
比上年名义增长(%) |
比上年实际增长(%) |
2006年 |
3587 |
10.2 |
7.4 |
2007年 |
4140 |
15.4 |
9.5 |
2008年 |
4761 |
15 |
8.0 |
2009年 |
5153 |
8.2 |
8.5 |
2010年 |
5919 |
14.9 |
10.9 |
注“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除去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0%。
表2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年份 |
生活消费(元/人) |
比上年名义增长(%) |
比上年实际增长(%) |
2006年 |
2829 |
10.7 |
9.1 |
2007年 |
3224 |
14 |
8.1 |
2008年 |
3661 |
13.6 |
6.6 |
2009年 |
3993 |
9.1 |
9.4 |
2010年 |
4382 |
9.7 |
5.9 |
材料二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描述表1、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2)围绕如何实现两个“同步”,请从生产和分配角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