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容言曰平静的样子 |
B.以距吴楚抵御 |
C.大治宫室管理 |
D.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暗中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太后亲故以事秘,世莫知 |
B.迎梁王于关下拟于天子 |
C.上疏因留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 |
D.梁之侍中公孙诡之属 |
7.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是
①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②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③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④窦太后义格
⑤天子意梁王,逐贼 ⑥上疏欲留,上弗许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
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雎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 |
C.梁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游猎。 |
D.梁王在暗杀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杀,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是又对他有所期望。 |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②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汤传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
初,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
于是天子从其计,果起昌陵邑,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巨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丞相、御史请废昌陵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汤:“第宅不彻,得毋复发徙?”汤曰:“县官且顺听群臣言,犹且复发徙之也。”时成都侯商新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素不善汤。商闻此语,白汤惑众,下狱治,按验诸所犯。……于是汤与万年俱徙敦煌。
(节选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注:①初陵:指初步建造的陵墓所有的地上附属工程。译时可以保留不译。以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属:写作 |
B.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循:遵循 |
C.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数:几个 |
D.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贾:价格 |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述“陈汤建议成帝徙民于新陵的理由”和“群臣对建造新陵徙民于新陵进行反驳的理由”的一组是()
A.①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备 ②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 |
B.①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后卒不就 ②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 |
C.①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 ②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 |
D.①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 |
②国家罢敝,府藏空虚,下至从庶,熬熬苦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汤少时好学,善写文章,但因家穷,总是向人告贷,不为州人称赏。后来获得张勃的赏识,得以被瘵荐,但为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此事被揭发后陈汤获罪下狱。 |
B.负责建造皇帝新陵的将作大匠认为自己将建陵成功,得到重赏,于是怂恿陈汤请求迁徙,以获得田宅。陈汤觉得有利可图,于是上书建议成帝徙民于新陵。 |
C.群臣认为新陵本身不适合作为陵墓地址,多年来的建额外花费了大量的人物力和财力,导致国库空虚,人民疲苦,不如重新修建旧陵。成帝遂下令停止修建新陵。 |
D.陈汤认为天子会听从群臣的意见,不会重新修建旧陵。成帝遂下令司马卫将军商新认为陈汤在祸乱民心,审查他所犯的罪状,将其流放到敦煌。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稚理为奸,已而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延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资赋,杀伤其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那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赋。快其意所欲得,引人虽有百罪,费法,即有避,国其事夷,亦宗。以其教课赵之郊盗赋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违。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奸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今那县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部吏如居广平时方路,捕郡中豪猾,那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减,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备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②,温舒顿足叹日:”
哇乎,今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奸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其治复放河内,徒诸名祸猾吏与从事,河内则杨皆、麻戌、关中杨、成信等。又纵为内史。惮未敢恣治,及纵死,张汤敢后,徒为延尉。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徒为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事,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温舒受员骑钱,他奸利事,罪至族,自杀。其时两弟及两婚家亦各自坐他罪而族。光禄徐自为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放乎!”温舒死,家直累千金。
[注]①椎理:盗墓。②黎来:追捕抓来。会春:正好春天到了。按汉法,春天不执行死刑,死犯必在十二月底前杀死。④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按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发兵攻大宛。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同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盗赋,杀伤甚多督:监督 |
B.大者至族,小者乃死族:灭族 |
C.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履:考核、考查 |
D.家直累千金直:价值、财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少时推理为奸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B.①天子闻之,以为能②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C.①皆知河内豪奸之家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D.①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温舒作广平都尉时,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当数关,掌 握他们每个人隐秘的罪行。让他们抓捕盗赋,因而盗赋不敢接近广平。 |
B.任何内太守时,王温舒上书皇上,请求惩治郡中豪强奸猾之人,秦蔬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帝的答复,河内人以为神速。 |
C.王温舒喜欢杀伐,展咸武,严格执法,从不徇私舞弊,皇上认为他很有才能,将他提升为中尉。 |
D.征讨人宛的军队出发,朝延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官隐藏起来。不久他因被人告发接受在额骑兵赃款而自杀。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可楼记〔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①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赘矣。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注①:耦ǒu,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有正有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其左偏为楼高:使……高,往上搭建。 |
B.西则九龙峙焉峙:耸立。 |
C.可以被风之爽被:覆盖。 |
D.曩吾少时曩:从前。 |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的一项是
A.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 |
B.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 |
C.凡为山水者一致也 |
D.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楼记》名曰“记”,实则重在“议”,即只是略写其楼之建构和登望之乐,而详写“可”与“不可”、“足”与“不足”的哲思与感叹。 |
B.文章开头写“可楼”命名之由,虽记述了四面开窗,登望湖山景色而静穆悠远、悠然自得的心态,但从全篇看,它只是为后面议论蓄势。 |
C.作者叙写年轻时“思得”可意之“丘壑”,而“观览所及”又“无足可吾意者”,因而对现在“可斯楼”产生疑惑,否定了斯楼之“可”。 |
D.第三段卒章显志:人之大患在不知足,知足则无所不可;但“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所以要忘掉“可与不可”,那么“可楼”也是多余的了。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锡、寇准皆称许之。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又睹其父名,谓左右曰:“是尝为东畿宰,朕之生辰,必献诗百韵为寿,善训其子,亦可嘉也。”擢置甲科,为将作监丞。拜右拾遗。后鲁国公曹彬、幽州道行营马步军水陆副都部署崔彦进等失律于歧沟,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优诏褒答,召拜御史中丞。太宗宴金明池,特招预焉。宪官从宴,自昌言始也。
河朔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太宗即以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宏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后昌言以书佣翟颍事,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初,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赵普以勋旧复入,恶昌言刚戾,乃相吕蒙正。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逾年,召拜右谏议大夫。或议弛茶盐禁,以省转漕。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言非便,太宗不纳,趣昌言往。昌言固执如初。即以户部副使雷有终代之,卒以无利而罢。
昌言复知天雄军,赐钱二百万。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乃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
真宗即位。咸平三年,与吕蒙正、寇准同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景德初,真宗幸澶渊,以盟津居要,增屯兵,命知河阳。境内有小盗,昌言榜谕:“能告贼者给赏,牙吏即迁职。”枢密使王继英以为小盗不当擅为赏格,乃诏昌言易其榜,有劳者俟朝旨。
昌言喜推奖后进。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注:①刍茭:牲口吃的草。②廥:储存饲牲畜干草的房屋。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议弛茶盐禁弛:解除。 |
B.真宗幸澶渊幸:特指皇帝到某处。 |
C.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秩:次序。 |
D.时论以此少之少:轻视。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赵昌言“当官无所顾避”的一组是
①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
②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
③昌言固执如初
④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
⑤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
⑥能告贼者给赏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年少时就有大志,曾受到寇准等人的称赞;又有文采,在廷试时太宗看到他的文辞出众、论辩有力,很赏识他,把他的名次提升到甲科,准备大用。 |
B.当初,太宗待昌言很优厚,将要让他作丞相,但是凭过去功劳再入朝的赵普讨厌昌言强硬不讲情理,最后还是让吕蒙正当了丞相,并想借翟颍事除掉昌言。 |
C.昌言为官有魄力,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澶州河堤决口,城池将要不保,他怒斥那些役卒,让他们为老百姓考虑,要对得起朝廷俸禄,并要严惩不听命令者。 |
D.无论太宗还是真宗,都待昌言不薄,从未贬斥过他;昌言也竭忠尽智,报效朝廷,甚至曾因朝廷决策不当而坚持己见,拒不服从皇帝的命令。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青主传
傅先生既绝世事,而家传故有禁方,乃资以自活。其子曰眉,能养志。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先生故喜苦酒,自称老蘗禅,眉乃自称曰小蘗禅。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故先生之家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尝批欧公《集古录》曰:“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读书也。”
戊午,天子有大科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既而又曰:“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十二卷,眉之诗亦附焉。
先生尝走平定山中,为人视疾,失足堕崩崖,仆夫惊哭曰:“死矣!”先生旁皇四顾,见有风峪甚深,中通天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则高齐所书佛经也。摩挲视之,终日而出,欣然忘食。盖其嗜奇如此。惟顾亭林之称先生曰:“萧然物外,自得天机。
【注释】傅先生:傅山(1607—1684),阳曲人,明遗民。老蘗(bò)禅:意思是修行吃苦的老和尚。篝灯:置灯烛于笼中,以防风吹。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阅读。刘因:字梦吉,元代至元年间被征召入朝,授右赞善大夫,不久即辞官回家。刘因毕竟是做了官的,所以傅山不愿意后人把他等同于刘因。旁皇:同“彷徨”。高齐:南北朝时北齐,其皇室姓高,故称“高齐”。顾亭林:即顾炎武,号亭林。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传故有禁方,乃资以自活资:钱财 |
B.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舁:抬 |
C.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具:行礼 |
D.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笃:病重 |
下列句子分别体现傅青主教子之严和刚直不仕的一项是()
A.①其子曰眉,能养志②固辞,有司不可 |
B.①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②以死拒,不入城 |
C.①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
D.①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②萧然物外,自得天机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虽然没有写傅青主作为明朝遗民如何与清朝进行殊死斗争的事件,但其生活中的刚直之气足以体现他的不媚后后朝的风骨。 |
B.隐居生活中,他既体现出为民视疾的悯人情怀,体现出乐善好施的美好品德,同时,在读书中自得其乐,陶冶性情也令人称道。 |
C.尽管后来他被强行带入朝廷,但回家后说出的“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仍可看出他内心对前朝的忠诚。 |
D.这篇传记特具生活化,比如,第二段中不厌其烦地写傅青主拒绝朝廷诏令,第三段中落入山洞仍流连其中的沉迷,写得形象逼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