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
B.是鲁孔丘之徒与徒:学生
C.耰而不辍辍:停止
D.丘不与易也易:交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子路问津焉亦已焉哉
B.是鲁孔丘之徒与恐年岁之不吾与
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子路行以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翻译句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略:简略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 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3.

今人君论其臣也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 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 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 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稼说送张琥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1.

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2.

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

3.

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 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 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 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4.

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5.

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秋冬则劝民山采 (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3)市令曰:"三月顷。"(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政缓禁止

B.

庄王以为币轻

C.

如此几何顷乎

D.

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4.

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

5.

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 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 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 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 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 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 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 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 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 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 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 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 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

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

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2.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A.

①②⑤

B.

③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

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

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

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译文:

1.�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p
2. ��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
3. ��,徙家魏州之昌乐。幼 孤�
4. 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
5. 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 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 用赠?
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 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 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 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 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 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经 第:考取

子无为 嫌:疑忌

其守约束 俾:使

时以执法平恕戴胄 方:仿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吾所不及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因极推引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逸则富以康舟遥遥以轻飏

保邦于未危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文瓘有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①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②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③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④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⑤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⑥帝必问:"与文瓘议未?"

①⑤⑥

①③⑤

②⑤⑥

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2)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