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特殊国情 | B.共产国际指示 | C.苏俄革命经验 | D.马列主义 |
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 B.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 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 B.朱熹 | C.陆九渊 | D.王阳明 |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
A.秦始皇 | B.唐太宗 | C.康熙帝 | D.北魏孝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