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民族的融合
C.疆域的扩大 D.全国的统一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