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管仲论(节选) (北宋 苏洵)
管仲相威公①,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古文观止》)
注:①威公:即齐桓公,宋钦宗名“桓”,宋人讳“桓”改“威”。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诸侯,攘夷狄攘:打击 |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顾:探望 |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且:将要 |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
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A.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 B.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
C.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 D.吾属今为之虏矣!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⑥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竖刁等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有管仲在。 |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管仲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
D.桓公死后没多久,宫廷就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
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
2. |
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
3. |
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书博鸡者事 (节选)
(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③嗛(xían):怀恨。④褫(chĭ)剥去。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将下列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
2. |
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
将下列文言文用"/"断句。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间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驹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1. |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以柳枝横扫之 然以其猛也 B.旦若遇之于市 卒灭于虎 C.过冉氏门而东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
3. |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