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
B.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辟:惩罚。 |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
B.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乃设九宾礼于廷。 |
C.生民各安其业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B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C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D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3)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送姚姬传①南归序
清•刘大櫆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②,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③,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④,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②勤劬(qú):勤劳,劳苦。②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死后谥号文成。③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④拥旄仗钺(yuè):举着旗帜,拿着武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将徒劳而鲜获鲜:少 |
B.不足为姬传道不足:不足以 |
C.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游:交游 |
D.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姚姬传具备成为“第一流人才”条件的一项是()
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
②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
③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④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
⑤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
⑥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大櫆写这篇赠序![]() |
B.姚鼐认为![]() |
C.文中叙述刘氏与姚氏的两代友谊,赞赏姚鼐天资独厚,少年有成,前途不可估量。同时也流露自己老大无成的感慨。 |
D.本文为劝学名篇,作者并没有泛泛而教,而是言语恳切,诉情谊,叹时光,赞学识,在诉说中给人以无尽的鼓舞和信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2)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3)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C.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D.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朔(一个月)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回旋而上)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汲汲然) D.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肯定)
4.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某所,而母立于兹
5.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二年,大考翰林诸臣,日午,上御座以待。大受卷先奏,列第一,超擢侍读。四年,授安徽巡抚。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庐、凤、颍诸府时多盗,有司多讳匿,大受定限严缉,月获盗五十辈,得旨褒美。淮南、北饥,发仓谷赈之。谷且尽,继以麦。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哀其情,奏原六十馀人。麦熟,禁造酒及大商囤积。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福建安溪有旱稻名畬粟,不须溉灌,前总督郝玉麟得其种,教民试艺有获。因令有司多购,分给各州县,俾民因地种植。事闻,上谕曰:“诸凡如此留心,甚慰朕怀。”
是年,常州、镇江、太仓三府州被水灾,发仓治赈。江南旧多借堰圩塘,或有久废者,被水后尤多溃败,工钜费重,民力不能胜。大受出官粟借之,召民兴筑,计时而成。于江浦缮三合、永丰、北城诸圩,于句容复郭西塘黄堰,苏州、太仓疏刘家河,灌溉潴①泄,诸工毕举。七年秋,黄河决古沟、石林,高、宝、兴、泰、徐诸州县罹其患,大受驰视以闻。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②数百里。
十年,有旨蠲③明年天下钱粮,大受疏请核准漕项科则,晓谕周知;汇核地丁耗羡,同漕项并完;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得旨嘉奖。常州俗好佛,家设静堂,自立名教。江宁、松江、太仓渐染其习。大受疏请饬有司防禁,移佛入庙;堂内人田屋产,量为处置。上谕曰:“此等事须实力,不可欲速。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大受清节推天下。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十六年,以病乞解任,未几,卒,谥文肃。
(《清史·三O七》)
注:①潴(zhū)蓄积。②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③蠲(jiān)免除。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视事,决疑狱,老吏骇其精敏视:治理 |
B.又告粜江南、广东,且发且储粜:卖粮食 |
C.被水后尤多溃败被:遭受 |
D.酌定业户减租分数,通饬遵行饬:整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谷且尽,继以麦 | B.又以高阜斜陂不宜稻麦 若属等皆且为所虏属予作文以记之 ![]() ![]() |
C.乃命多具舟 | D.不然,则所谓好事不如无也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其身者,则耻师焉,惑矣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陈大受年幼时沉着机敏,长大以后,家境贫寒,亲自在山脚下耕种。在等候为渔人开 门时仍不忘读书学习。 |
B.陈大受在安徽巡抚任上,判决疑案,精明敏锐。当时庐、凤、颍各地多盗贼,他 限定期限严加缉拿,当月捕获盗贼五十人。 |
C.常州、镇江、太仓一带遭受水灾,陈大受考察灾情,体恤民力,打开官仓赈济百姓, 并号召百姓修筑堤防,按时完工。 |
D.陈大受作官为民,饥荒时开仓赈济百姓,发生水患时,一边开仓放粮,一边号召百 |
姓兴修水利。一生提出无数的建议,全部得到皇上的赞同和奖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时频岁饥民掠米麦以食,有司以盗论。
(2)乃命多具舟,候水至分载四出,舳舻数百里。
(3)以微时极贫,禄不逮亲养,自奉如布衣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课内文言文阅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
从句式特点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不拘于时,学于余 | D.圣人无常师 |
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