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8 月26 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 ( )
A.在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不久北京相继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八大院校。当时进行这种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 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
《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即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 | 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 | D.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
A.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 B.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
C.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 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