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的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逻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的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很大的作用 |
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是
A.苏格拉底 | B.亚里士多德 | C.薄伽丘 | D.马丁·路德 |
韩厚健回忆说:“……在外有百万大兵压境的险恶形势下,我们成功发射了……使国家发展空间技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显示了国防实力,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你认为韩厚健回忆的事件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氢弹爆炸成功 |
C.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 | D.“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
被誉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事件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 |
建国后17年间的发展,为共和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表现不包括
A.确定了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
B.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
C.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掀起了“上山下乡”高潮 |
D.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