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
|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下列哪些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①一战结束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③日本全面侵华 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
| A.产生并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 |
| 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 |
| C.民族资产阶级来自官僚、地主和商人 |
| 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中国当时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推断该现象会发生在哪一时期()
| A.1912—1918年 | B.1927—1937年 |
| C.1937—1945年 | D.1945—1949年 |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
|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
| 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榨 |
1912—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 A.煤炭和钢铁业 | B.铁路和公路 |
| C.建筑和纺织业 | D.纺织业和面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