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固体物质是由NaOH、AlCl3、K2SO4、CaCO3、Ba(NO3)2中的几种均匀混合而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部分产物略去):
(1)Z的分子式是 。
(2)在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为进一步确定X的组成,向实验②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有沉淀生成,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则沉淀X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 。
(3)取滤液Y,测得其pH > 7,向其中滴入硫酸钠溶液,未观察到任何现象,则滤液Y中一定含有的含氧酸根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由此推测“将过量的气体Z通入滤液Y中”的实验现象是 。
(14分)铝热反应是铝的一个重要性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磁性氧化铁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冷却后得到“铁块”混合物。
(1)取反应后的“铁块”研碎取样称量,加入如图装置滴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量生成气体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量样品中的百分含量(填物质名称)。
②量气管的量具部分是一个中学实验常见量具改装而成,该仪器的名称为。
③量气管在读数时调节左右管液面相平之前的步骤是________ _。
④装置中使用带平衡管的滴液漏斗代替普通分液漏斗,除了可以平衡压强让液体顺利滴入锥形瓶之外还可以起到降低实验误差的作用。如果装置使用分液漏斗,测量出的该物质百分含量将会(填“偏大”或“偏小”)。
(2)另称取“铁块”样品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为测定该实验所得 “铁块”的成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Fe2+ |
Fe3+ |
Al3+ |
Mg2+ |
|
开始沉淀时的pH |
7.5 |
2.8 |
4.2 |
9.6 |
沉淀完全时的pH |
9.0 |
4.0 |
5 |
11 |
①试剂A应选择,试剂B应选择。(填序号)
A.稀盐酸
B.氧化铁
C.H2O2溶液
D.氨水
E.MgCO3固体
②灼烧完全的标志是。
③若最终红色粉未M的质量为12.0 g,则该“铁块”中铁的百分含量是。
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
(1)浸出:浸出时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并且要连续搅拌3小时的目的是,植物粉的作用是。
(2)除杂: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锰矿,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
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和双氧水,过滤;
③…
操作①中使用碳酸锰调pH的优势是;操作②中加入双氧水不仅能将Fe2+氧化为Fe3+,而且能提高软锰矿的浸出率。写出双氧水提高软锰矿浸出率的离子方程式。
(3)制备:在30 ℃~35 ℃下, 将碳酸氢铵溶液滴加到硫酸锰净化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最终pH在6.5~7.0,得到MnCO3沉淀。温度控制35 ℃以下的原因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Mn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4)计算:室温下,Ksp(MnCO3)=1.8×10-11,Ksp(MgCO3)=2.6×10-5,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表示该离子沉淀完全。若净化液中的c(Mg2+)=10-2mol/L,试计算说明Mg2+的存在是否会影响MnCO3的纯度。
氯化亚铜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催化剂,易水解。以低品位铜矿砂(主要成分CuS)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的路线如下:
(1)酸溶1步骤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
(2)除锰步骤Mn2+转化为MnCO3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溶液中CuSO4转变为Cu(NH3)4CO3留在溶液中。
(3)蒸氨步骤会得到CuO固体,该步骤在减压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
(4)合成步骤加入Na2SO3的速率不宜过快,否则会产生SO2气体,除可能与酸溶时硫酸过量有关,还可能的原因是。
(5)有工艺将合成步骤的NaCl与Na2SO3换为NH4Cl和(NH4)2SO3,则可获得一种可作为氮肥的副产品,其化学式为。
(6)洗涤步骤先用洗,再用无水乙醇洗涤。
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试剂:①KSCN溶液 ②NaOH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K3[Fe(CN)6]溶液。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
存在Fe3+ |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填序号)溶液,振荡 |
存在Fe2+ |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操作方法是。
(4)【查阅资料】①Ag2O和粉末的Ag均为黑色;②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①Ag;②Ag2O;③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操作 |
现象 |
a |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
黑色固体不溶解 |
b |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AgN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拓展】另取2.0g AgNO3样品充分受热分解,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336mL,则样品中AgNO3的百分含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电解食盐水的探究实验,电解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一:电解饱和食盐水。
(1)简述配制饱和食盐水的操作: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二:电解不饱和食盐水及产物分析。
相同条件下,电解1 mol·L一1NaCl溶液并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在X处收集到V1mL气体,同时,在Y处收集到V2mL气体,停止电解。结果发现V2<V1,且与电解饱和食盐水相比,Y处收集到的气体颜色明显较浅。经讨论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i.有部分C12溶解于NaCl溶液中;ii.有02生成。
(3)设计实验证明有部分C12溶解于NaCl溶液中。实验方案为。
(4)证明有O2生成并测定O2的体积。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注射器缓缓地将在Y处收集到的V2mL气体全部推入装置A(盛有足量试剂)中,最终,量气管中收集到V3mL气体(设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得)。
①装置A的作用是。
②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石墨电极上有02生成。
③实验中是否需要预先除净装置中的空气?(填“是”或“否”)。
(5)实验二中,在石墨电极上生成Cl2的总体积为mL(用代数式表示)。
实验反思:
(6)由以上实验推知,欲通过电解食盐水持续地获得较纯净的氯气,电解时应控制的条件:
①;②。要进一步证明该推论,还需进行电解不同浓度食盐水的平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