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某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测定目的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测定细胞呼吸O2的消耗量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等量蒸馏水

(2)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上升
不变

不变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上升
下降

不变
不变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3)除了可以测定细胞呼吸方式外,你认为用上述密闭装置和选用下列材料用具还可以开展哪些生物学问题的探究,请写出一个课题题目。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玉米幼苗、小麦幼苗、一定浓度KOH溶液、NaHCO3稀溶液、蒸馏水、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恒温装置、暗箱。
课题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分)I.(10分)有一种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或传递。请你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结构,完成相关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1)为了探究该药物的作用部位,请完成下面实验:
①步骤1:刺激,观察
②步骤2:用该药物分别处理a(突触间隙)和b,重复步骤①。如果,则说明该药物作用于a。
(2)回答问题:
①步骤1的目的是
②如果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阻断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能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阴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开放/关闭)。
II.(9分)为了探究甲状腺素(TH)对垂体细胞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1)请指出实验步骤①、②、③中不合理之处。
步骤①
步骤②
步骤③
(2)如果经改进后,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正确,并且最终得出实验组大白鼠血液中TSH 含量较低的结果,那么能否由此得出“TH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其分泌TSH”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6分)
I.(14分)光呼吸是指植物在光照下吸收02、分解有机物、产生CO2、不产生ATP。光呼吸发生的场所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等。
(1)比较细胞呼吸与光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是、不同于光呼吸的条件有不同于光呼吸的结果是
(2)利用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喷洒小麦,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其有效浓度:1OO-300ppm)。为了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小麦增产的适宜浓度,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环境相同且适宜、小麦长势均相同的大块实验田平均分成4等份,分别标号为1、2、3、4。

③在小麦生长期,适时地
如果实验方法正确,则结果将使实验田小麦在上述亚硫酸氢钠浓度范围内,增产情况接近正态分布。
(3)以上实验避免了盲目操作造成的浪费,此实验被称为。为了进一步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小麦增产的最适宜浓度,应该如何进行实验?
II.(12分)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甲的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F2中自交不发生上述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3)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

(4)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 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 ,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雄性个体和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分别占

自然界中能够产生生物荧光的酶的统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酶及其合成基因在生物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利用。
(1)荧光素酶基因常被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来。
(2)下表为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右下图为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DNA片段及其具有的限制酶切点。若需利用酶切法(只用一种酶)获得荧光素酶基因,最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

(3)利用PCR技术扩增荧光素酶基因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使荧光素酶基因数量呈______________方式增加。
(4)迄今为止,可将上述具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运载体导入动物细胞的技术,应用最多的、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______。经一系列步骤,将所获得的胚胎早期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到雌性动物的____________或子宫内,使其发育成为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5)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可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但在进行分割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荧光素酶在ATP的参与下,可使荧光素发出荧光。生物学研究中常利用“荧光素一荧光素酶发光法”来测定样品中ATP的含量。某研究小组对“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1×10-8mol/L ATP标准液、缓冲溶液、70 mg/L荧光素溶液(过量)、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60、70 mg/L的荧光素酶溶液。
[实验结果]见下图。

[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实验过程:为使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应增设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除题目已涉及的之外,还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个)。
②实验结果:由图C可知,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
(7)食品卫生检验中,可利用上述方法测定样品中细菌的ATP总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的数量,判断食品污染程度。测算的前提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____________。

(15分)生物兴趣小组试图探究牛和山羊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左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的,该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3)在实验过程中:①培养基、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吸管;③瘤胃中液体。其中需要灭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甲同学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取样不同②培养基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5)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目的菌”后,加入_________指示剂后变红色,说明“目的菌”能分解尿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_____________倍的稀释比较合适。

如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

(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遗传病。父、母方第15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在神经组织中UBE3A基因表达才会被抑制,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_______性。
②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___________,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③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右图所示。

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
(3)人类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发生相互易位(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如甲图所示,乙图为某痴呆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2、Ⅱ-2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染色体某—片段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后代早期流产。

现已知I-2、Ⅱ-2的后代中有因早期流产而导致胎儿不能成活的,Ⅲ-3已出生且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含有A、B易位染色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