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 B.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D.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 农耕经济的落后 B 西方国家的侵略
C 人口压力的承重D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宋朝的两位豪放派大词人,有人这样评价,一个如日出时的万马奔腾,长啸遨游;一个如日落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呐喊,也出自肺腑的悲壮沉郁。这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苏轼 B陆游辛弃疾 C苏轼 辛弃疾D陆游李清照
有学者认为:“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B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C 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