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大大加深,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发展商业和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在国际关系中,反法西斯盟国成立了新的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除联合国外,还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相继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上述国际组织的成立
A.意味着美国独霸了世界 | B.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 D.标志着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形成 |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W.E.B.杜波伊斯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 B.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
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D.民族自决原则写进了国联盟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世界历史上最早以法律形式将这些原则肯定下来的是
A.《论法的精神》 | B.《人权宣言》 |
C.《独立宣言》 | D.《民法典》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从主要依照外源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差异,可以把东亚工业化的道路大体分为“择他抵抗型”、“主动学习型”和“从属—自立型”三种类型。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属于
A.择他抵抗型 | B.主动学习型 |
C.从属—自立型 | D.三种类型的综合 |
1938年3月毛泽东在对陕北公学学员讲话中指出:“即使日军占领了我国大部分土地,我们还有两个致敌人于死命的区域——内线和外线两个作战区域。内线是云、贵、川、湘,外线是日本占领的大片土地。日军得到了城市、大路的速决战,同时得到了乡村、小路的持久战,城市速决战它胜利,乡村持久战是我们胜利。”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B.外线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C.持久抗战和全民抗战是胜利的道路 | D.日本在中国战场陷入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