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纸板前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右侧纸板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纸板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③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④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请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甲画表格处
(2)在做“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强弱”的实验时,小明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了一些小磁针.
①通电后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
②小明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转动180°,南北极所指方向发生了改变,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螺线管中的方向有关.
③由安培定则可知丙图中S闭合后,螺线管的上端为极.若要弹簧缩短,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左”或“右”)移动。
乙丙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进行如下的实验研究:测定标有“3.6V”字样小灯泡的功率及定值电阻R的阻值。
甲乙丙丁
(1)测定定值电阻R的阻值:闭合S1、S2,,断开S3。画出此时的电路图,在电路图中标出电表的“+”“-”接线柱。小组同学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表格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改正不足后,测出R=8Ω
物理量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Ω |
1 |
|||
2 |
|||
3 |
(2)闭合S1、S3,断开S2,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灯泡L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成如图乙的U—I关系图像。由图象分析,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灯泡L的电功率PL=W;图像中所绘图像是一条曲线,其原因是:。
(3)若在进行(2)时发现电压表突然损坏,该组同学手边有多余电流表但无电压表,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明灵机一动,设计了如丙的电路图;并进行如下操作:①调节滑片至阻值最大处,并同时闭合S1、S2、S3;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电流表A1的示数为A时,记下电流表A的示数A(见下图);③根据公式计算出灯的额定功率为W。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明针对(4)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用的操作是③④,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2)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填序号)。
(3)由图10操作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N。
(4)由图10操作可知,物体的体积大小为__________cm3。(g=10N/kg)
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慧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小慧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___。
(2)小慧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9(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9(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相同。
(3)小慧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__。
(4)小慧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