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下合成路线,甲经二步转化为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丙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
B.反应(1)的无机试剂是液溴,铁作催化剂 |
C.反应(2)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D.步骤(2)产物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溴水检验是否含甲。 |
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NO3-、Cl-、SO42-、CO32-、NH4+、Fe2+、Fe3+、Al3+和K+中的几种,且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为确定该溶液X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含有Fe3+,则一定含有Cl- |
B.SO42-、NH4+一定存在,NO3-、Cl–可能不存在 |
C.CO32-、Al3+、K+一定不存在 |
D.气体甲、沉淀甲一定为纯净物 |
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等漂白,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经测定,25℃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亚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
B.25℃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 |
C.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3 |
D.25℃时,同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有则c(HClO2) + 2c(H+) = c(ClO2-) + 2c(OH-) |
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 + 3C(s)=2Fe(s) + 3CO(g)ΔH 1=+489.0 kJ·mol-1,
C(s) +CO2(g)=2CO(g)ΔH 2 =+172.5 kJ·mol-1;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Fe2O3+ 3CO=2Fe+ 3CO2 △H=-28.5 kJ·mol-1 |
B.Fe2O3(s)+ 3CO(g)=2Fe(s)+ 3CO2(g) △H=-28.5 kJ |
C.Fe2O3(s)+ 3CO(g)=2Fe(s)+ 3CO2(g) △H= + 28.5 kJ·mol-1 |
D.Fe2O3(s)+ 3CO(g)=2Fe(s)+ 3CO2(g) △H=-28.5 kJ·mol-1 |
下列实验装置图合理的是
A.装置①所示装置可实现反应:Cu+2H2O![]() |
B.装置②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
C.装置③可用于在实验室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
D.装置④能构成锌铜原电池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A |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X |
试纸变蓝 |
X为Cl2 |
B |
向无色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定含SO42- |
C |
取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金属单质X、Y,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
X产生氢气的体积比Y多 |
金属性:X>Y |
D |
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红色逐渐褪去 |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