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 B. | 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C. | 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 D. |
|
E. | 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各项制度 | F. |
|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A.冶铁技术 | B.缂丝技术 |
C.青瓷技术 | D.彩瓷技术 |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历史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②土地逐步私有化
③农业生产家庭化④均田制的推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建设性的 |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